知名学者孟庆虎,担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及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的系主任与讲席教授,同时他也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杰出会员。孟庆虎的成就包括成为IEEE Fellow,这一荣誉是IEEE对其成员在电气、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内卓越贡献的最高认可。每年,全球不超过千分之一的IEEE会员能够获此殊荣。
此外,孟庆虎还曾担任2005年和2021年机器人国际顶级会议IROS与ICRA的大会主席。他作为国家特聘专家,其多个科研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入选全球顶尖科学家的年度和终身影响力榜单。
在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了孟庆虎教授,探讨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提问:当前,人形机器人备受瞩目,特别是具身智能概念的兴起。请您阐述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之间的联系。
回答:具身智能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指的是智能系统无需依赖外部信息即可执行任务。然而,具身智能存在局限性,因为智能系统必然需要利用外部环境的信息。因此,我们提出了场景智能的概念,即智能系统在特定环境中解决问题,将系统自身与外部信息整合,实现更为灵活与适应性的操作。
我认为,人形机器人应具备场景智能而非具身智能。比如在十字路口,机器人需要识别交通信号、接收动态交通信息以及与周围人类沟通,这些外部信息需与机器人内部系统相结合,构成全面的场景智能体系。
提问:中国机器人企业在控制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的研发现状如何?与国际领先水平有何差异?
回答:目前,中国部分公司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然而,企业间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资源分散与潜在浪费。若能构建联盟,首先制定机器人核心部件的标准,或由国家层面推出统一标准,将有助于企业间形成共识,确保在满足标准基础上的特色发展。如此一来,各企业生产的部件将遵循统一规范,便于相互兼容与合作,提高整体效率。
提问:您如何看待中国在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中的地位?
回答: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亦拥有庞大的研发资源与人才储备,这是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优势。随着创新与产品开发的加速,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影响力与领导地位指日可待。
提问:哪些产品有望率先应用于市场?
回答:当前,手术机器人在应用方面表现较为成熟,因其明确的目标与应用场景,如针对特定科室或疾病的治疗需求,这使得其落地率较高。
提问:人形机器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回答:人形机器人目前在稳定执行任务方面存在挑战,包括行走稳定性、路径规划与人机交互能力等方面。此外,应用场景的明确性不足,缺乏针对性的产品设计与实际需求分析,导致人形机器人尚无法达到“有眼观六路,手脚灵巧”的实用性。
提问:您对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持何态度?
回答: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光明,但需要克服诸多挑战。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应用场景,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控制成本。谁能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无论其外观设计如何,都将引领未来。
提问:对于已经公开销售的人形机器人市场,您有何见解?
回答:当前市场上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功能相对有限,购买后还需额外配置软硬件以实现基本功能。尽管价格各异,但多数产品功能不完善,价值有限。而一些企业通过开源设计与图纸,专注于提供核心部件,通过构建技术壁垒获取竞争优势,这种模式可能成为未来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