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领投、云鲸冲击 IPO,具身智能仍是“香馍馍”

图灵汇官网

 

一款与甲亢哥合跳斧头舞的人形机器人,售价 18.8 万元,已在近日量产上市了。它来自深圳众擎科技,和杭州的宇树科技类似,也是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

今年以来,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具身智能赛道爆火,尽管知名投资人朱啸虎炮轰其商业化不清晰,退出了相关投资,但被视作通向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具身智能,不会轻易失去投资者们的入局热情。

互联网巨头腾讯就是积极的一家。在前不久入股了智元机器人后,腾讯又投资了云鲸。华尔街见闻获悉,云鲸智能近日正式完成 1 亿美金融资,本轮融资由腾讯投资与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领投,科幻基金与明势创投加码跟投。

云鲸目前主要的产品为扫地机器人和洗地机,但真正吸引腾讯投资的,是云鲸在具身智能产品上的布局。据了解,云鲸本轮融资资金将重点用于云鲸具身智能产品研发、全球市场扩张等方面,首款具身智能产品预期将在 2 年内发布。

云鲸创始人兼 CEO 张峻彬对华尔街见闻表示,本轮融资是云鲸战略转型的重要契机,云鲸将从家电清洁迈入具身清洁阶段。" 云鲸有能力、有信心在具身智能这个赛道提供真正可量产和商业化的产品。"

这显然是更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商业故事。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云鲸也在 4 月 14 日首次官宣上市计划,称已正式启动 Pre-IPO 轮融资,开启上市前最后冲刺。

资本和产业公司的持续入局,都折射出,即便身处 " 泡沫疑云 ",具身智能仍是备受看好的赛道。在政策 + 产业 + 技术的共同驱动下,具身智能赛道已然百花齐放,其中被视作 AI 最佳载体的人形机器人更有望在今年迎来量产元年。

全球机器人产业化的 " 破晓时刻 " 已经越来越近了,这是一场争夺 " 物理世界数字化 " 主导权的关键战役,没有人想要缺席。

云鲸入局

当前智能清洁行业越来越卷,作为头部玩家,云鲸要想突破增长瓶颈,那就必须拿出颠覆式创新的产品。

具身智能产品成为云鲸押注的方向。

据华尔街见闻了解,云鲸在开发的具身智能产品主要还是聚焦家庭使用场景,以清洁、收纳方向为主,定位家庭具身清洁机器人,预计在 26 年底或 27 年初上市。

云鲸首款家庭具身智能产品将一键式解决家庭立体空间的清洁和收纳需求,目标是由机器人完全托管、真正解放用户双手,成为家庭清洁场景真正的 "iPhone 时刻产品 "。

在张峻彬看来:" 和此前云鲸扫地机器人产品一样,这将会引领新一轮颠覆性创新。"

张峻彬强调,云鲸的定位是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公司,而不是家电公司。云鲸的技术、人才储备能够在具身智能赛道真正为市场提供可量产化和商业化的产品。

" 在我看来,这就是投资人对云鲸的长期价值判断。"

据悉,云鲸从 2021 年就开始布局具身智能,目前在 AI 双目视觉、机械臂、人机交互、AI 模型等核心技术板块有所储备。

张峻彬指出,云鲸现阶段的高端旗舰扫地机器人逍遥系列产品,已经能够 " 看得见 "、" 会思考 "、" 能交流 ",事实上已经具备具身智能雏形。

对于具身智能产品而言," 眼睛 "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在 2021 年,云鲸就开始布局 AI 双目视觉技术,并于 2024 年推出了搭载 AI 双目技术和逍遥大模型的逍遥 001。

机械臂也是如今一些家电企业在具身智能上做出突破的尝试,如今年初石头和追觅都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展示了其机械手产品。

不过,张峻彬指出,目前的机械手产品更多是前沿技术的探索,而属于智能清洁品类的下一个 " 颠覆性创新 " 或 "iPhone" 时刻,目前还没有到来。

对于接下来在具身智能产品赛道上的竞争力,云鲸充满了信心。

张峻彬认为,地面清洁机器人公司,是未来最有可能成为具身智能赛道伟大公司的路径。" 我们在地面清洁机器人领域积累的清洁技术、双目技术、电池安全技术、动力系统等等,都会赋能到具身智能产品。"

市场潜力

具身智能指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

智能机器人属于其中一个表现形式,不过广义来说,无人驾驶车辆、可穿戴设备等也都是具身智能的代表性终端。

其中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典型代表,被视为实现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之一,人形机器人概念火爆。

2025 年 , 具身智能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 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 等未来产业。"

与此同时,具身智能相关政策密集发布,如 2 月北京市、深圳市接连出台具身智能行动计划,均提出到 2027 年培育千亿级产业规模。

当前已有浙江、山东等十余个省市出台政策,将具身智能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不难发现,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具身智能,政策支持与产业进步共振,有望为人形机器人量产按下加速键。

中航证券分析师指出,2025 年人形机器人进入规模化量产元年,宇树、Figure、1X、优必选等进展不断,头部整机厂出货量均在千台以上,国内政策持续出台将加速产业完成从 0 到 1、从 1 到 100 的裂变,具身智能有望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GGll 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到 2030 年将达到近 380 亿元,2024 年 -2030 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 61%,中国人形机器人销量将从 0.4 万台左右增长至 27.12 万台。

不少行业大佬对具身智能的未来也十分看好。英伟达 CEO 黄仁勋曾公开表示,机器人时代已经来临,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像汽车般普及。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则称 :" 中国的具身智能在 5 年到 15 年之间会出现像新能源汽车一样巨大的产业 , 并在全球领先。"

腾讯首席科学家、Robotics X 实验室主任张正友指出,长远来看,机器人肯定要走进千家万户,相信会像马斯克预测的那样未来机器人数量可能会有 100 亿台,否则腾讯也不会创建机器人实验室。

投资热潮

面对具身智能这样一个充满潜力的赛道,不少科技巨头和投资机构纷纷入局。

2022 年底以来,伴随着 AI 大模型浪潮,具身智能明显火了起来。进入 2025 年以来,随着 AI 大模型等技术的不断突破,具身智能的产业化进程显著提升。

国内宇树科技、智元等不断更新最新进展,海外创业公司 Figure、1X 接连发布产品,华为、阿里、腾讯、小米、小鹏等纷纷宣布加大 AI 和具身智能投入。

国金证券分析师指出,2024 年,机器人产业主要是巨头队伍,因为机器人是大模型公司必争赛道,机器人是显示世界数据的入口和商业变现的出口。2025 年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大模型开源趋势加速,大脑成本和壁垒下降,机器人作为终端将步入百花齐放状态。

具身智能的投资热潮在今年依然高涨。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不完全统计,今年前 2 个月,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共发生 27 起投融资事件,融资规模达到 44.5 亿元。仅两个月的时间,融资规模已接近 2024 年全年的总量。

此外,根据《2025 年具身智能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在具身智能领域正在积极布局,已有超 100 家相关企业,融资总额超过百亿元。其中,服务机器人、智能制造等细分赛道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

不过,具身智能资本热潮的背后也存在隐忧,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其存在 " 泡沫 " 的质疑。

上个月,有 " 独角兽猎手 " 之称的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掀翻了具身智能的桌子。在他看来,具身智能现在商业路径还不清楚,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称 " 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

朱啸虎坦言,过去几年其投过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但最近几个月都在退出这些项目。因为现在共识高度集中,估值上涨得非常快,具身智能就变成了早期 VC 想回避的赛道。

这样一番唱衰的言论无疑给具身智能赛道泼了一盆冷水。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孙富春表示,AI 的发展整体是 S 形——刚开始必然会有一段时间的亏损,此时会存在投资人没有耐心持续投资的情况。

事实上,很多投资人对具身智能行业的 " 泡沫 " 还是很包容的心态。

凯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姚宁波对华尔街见闻表示,具身智能肯定存在 " 泡沫 ",因为和其他赛道相比,估值太高。但即便如此,目前具身智能的融资环境比去年还好,宇树科技、智元等现在估值都已经 150 亿以上,但还有大量的资金在追捧。

此外,姚宁波表示,其实要看泡沫怎么定义,如果估值一直很高,上了市依然能撑住,那其实就不是泡沫。" 也就是说泡沫是个后验的概念,只能等时间来判断。"

经纬创投张颖也认为,机器人领域 " 大赛道,百花齐放,过程中有点泡沫也非常正常 ",并强调 " 时间拉长,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 "。

姚宁波也透露,其公司对具身智能赛道的态度仍然很积极,现在和各大机器人公司都有交流,也会选择好的标的投入。

就具身智能的标的选择而言,姚宁波则称:" 我自己比较看重智能(大脑)这一块,小脑(机械控制)因为更偏制造和工业,一家突破别家很快就会跟上(类似 Android 手机),大脑有很高的门槛,目前还没看到哪家有突破。"

显然,虽然具身智能产品要迎来 "iPhone" 时刻还很困难,但如今产业的积极进展和未来发展前景依然让投资者们振奋。

具身智能爆发或已不远,但这也需要资本有愿为长期技术突破投入的耐心。

来源:全天候科技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先进制造业
    下一篇

近日,纬钛机器人(ViTai Robotics)宣布成功完成近亿元天使轮及天使 + 轮融资,由小米战投领衔,宽桥恒松、雅瑞资本、iCANX Fund、梅花创投、微光创投等投资机构参与。钛科技是一家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