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产业的投资风向,正悄然转变

图灵汇官网

音乐行业正在回归内容基本盘。

短短几年内,科技类初创公司似乎逐渐从大型唱片公司的投资重点中淡出。曾经炙手可热的 NFT、虚拟现实与直播等时髦业务,经过短暂的热潮后,已经难觅踪影,任何带有 " 潮流技术 " 标签的项目似乎都不再是大型唱片公司的宠儿。

相反,以三大唱片为代表的行业巨头正将目光转向那些扎根于本土新兴市场的传统唱片公司和经典音乐版权。这样的转向,是否也意味着音乐行业从求新求变中重新回归本源,拥抱长期主义?

三大唱片回归内容基本盘

2024 年,环球音乐集团、索尼音乐娱乐、华纳音乐集团便已收购或投资了 11 家位于小型或发展中市场的唱片公司、版权公司。

以环球音乐为例,今年 2 月,环球音乐集团宣布收购尼日利亚唱片公司 Mavin Global 多数股权。同月,以 2.4 亿收购版权公司 Chord Music Partners 25.8% 的股权。

下半年,环球音乐继续开 启 " 买买买 " 模式。

9 月,先是收购泰国版权公司 RSGroup 音乐版权的剩余股权;一个月后,继续收购欧洲独立唱片公司 PIAS 剩余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10 月底,环球音乐旗下唱片公司 Virgin Music Group 收购专注于中国、印度和其他高潜力市场的独立唱片公司格外音乐 Outdustry。

同时,环球音乐的战略也不仅限于收购。今年 3 月,环球音乐与韩国娱乐公司 HYBE 签署为期十年的唱片和音源全球独家流通合同。根据协议,环球音乐将为 HYBE 旗下艺人在北美地区的活动提供宣传和营销支持。

今年 9 月,环球音乐大中华区宣布成立环球音乐粤港澳大湾区厂牌(Universal Music China Greater Bay Area)。10 月,环球音乐将旗下拉丁艺术家服务机构 Global Talent Services 列为内部独立运营的全球部门,其管理和运营将独立于环球音乐的本地音乐厂牌。

环球音乐也明确向外界展示了其扩展业务的战略意图。

10 月 31 日,环球音乐集团首席执行官 Lucian Grainge 在财报电话会议开幕词中表示,公司正在努力向高潜力市场扩张。这些市场过去因数字盗版问题而鲜有人关注,但如今随着合法流媒体服务的普及,逐渐成为新的关注重点。

此外,环球音乐集团首席财务官 Boyd Muir 在会议上表示,公司计划在年底前完成 " 其他几项投资 ",今年下半年环球音乐的投资总额将达到 3.8 亿到 4.34 亿美元。

华纳音乐在新兴市场同样也是马不停蹄。

从去年起,华纳音乐印度公司就收购了当地发行公司 Divo 多数股份。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今年 3 月,华纳音乐印度公司收购了印度娱乐公司 JetSynthesys 旗下子公司 Global Music Junction ( GMJ ) 约 26% 股份。

10 月,华纳音乐集团宣布收购荷兰著名唱片公司 Cloud 9 Recordings,同时华纳音乐旗下荷兰版权分公司 Warner Chappell Music Benelux 也与当地版权公司 Blue Skies Publishing 签订独家全球管理协议,双方共同管理包括 Dolly Dots、Willeke Alberti 等当地知名艺人的 100 多首热门歌曲。

索尼音乐则是在今年对经典版权疯狂下注,在过去 12 个月内进行了三笔大型音乐资产交易。先是在今年 2 月,索尼音乐以超过 6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迈克尔 · 杰克逊 50% 的词曲版权和录音版权,其中包括有着吉尼斯纪录认证的《Thriller》等经典专辑。

6 月,索尼音乐以 12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皇后乐队录音作品的全部版权以及姓名和肖像权;9 月,又以 4 亿美元的价格再次拿下老牌乐队 Pink Floyd 的录音版权、姓名、肖像权。

10 月,索尼音乐与 " 地中海音乐之父 "Amr Diab 建立了独家合作伙伴关系,收购其包括《Inta El Haz》等热门歌曲的录音版权,收购金额暂未披露。

当然,索尼音乐这一年也并没有只盯着经典作品版权。6 月,索尼音乐与总部位于洛杉矶的唱片公司 D36 达成全球合资协议,将扩大南亚音乐在美国及其他主要市场的影响力;9 月,索尼音乐还与越南音乐厂牌 Great Entertainment 达成战略合作,将获得 Great Entertainment 音乐目录的全球独家发行权。

不难看出,行业资本正在向更具持续增长潜力的领域倾斜。三大唱片公司通过收购经典版权、投资本地传统音乐公司和扩张高潜力市场等方式,稳固自身地位,强化其竞争力。

投资转向是怎么发生的?

MIDIA 创始人 Mark Mulligan 曾提到,当下的独立唱片市场存在两种趋势——碎片化与整合。

两种趋势看似对立,但它们实际上在市场中找到了一种平衡。碎片化带来了多样性,小厂牌和独立音乐人有更多机会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大型公司也通过资源整合,确保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趋势放在整个音乐市场仍然适用。

过去几年,流媒体是全球音乐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IFPI 发布的《2024 全球录制音乐报告》数据显示,虽然流媒体收入增长了 10.4%,达到 193 亿美元,仍然是全球整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增幅与 2022、2021 年的 11.4%、24.3% 相比呈逐年下降趋势;更不要说,2015 年到 2021 年的年平均增长能够高达 35.1%。

在流媒体进入增长瓶颈期后,独立音乐却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期,间接削弱了传统音乐巨头的市场领导地位。数据显示,2023 年,三大唱片以及独立音乐代理机构 Merlin 在 Spotify 上的音乐市场份额已经连续第 6 年下降,首次跌破 74%,且整体成下滑趋势。

此外,今年 8 月,我们曾在文章《独立音乐杀疯了》中提到,全球夏季十大热门歌曲榜单超过 60% 的上榜歌曲都为独立发行,而非来自签约三大唱片的签约艺人。流媒体平台上播放量超过 5 亿次的歌曲中,在大约每十次播放中就有一次来自独立音乐公司。

据 MIDiA 的最新报告数据,按发行划分,2023 年独立唱片和艺人独立发行占全球录制音乐市场的 34.2%;而按版权所有权划分,这一比例跃升至 46.7%,收入达到 143 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三大唱片发行的独立厂牌收入为 38 亿美元。

不难看出,无论从榜单排行还是所有权、发行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热歌和版权份额来自三大体系之外,且份额不断增长,不断稀释着三大唱片的话语权,这是肉眼可见的危机。

三大自然不会坐视不管,而是通过投资、市场深耕和整合等方式,逐步将独立音乐市场的增长转化为自身的优势。

正如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投资者报告中所写:" 早期的收购小型唱片公司对收入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利润增长的影响也很小。但在未来,它们很可能成为收入增长的更重要的驱动力。"

更何况,经典音乐版权是三大唱片公司的 " 护城河 " 资产,通常具有超越时间的吸引力,生命周期极长。虽然收购艺术家音乐版权的交易金额巨大,对唱片行业巨头来说,这些收益相较于它们庞大的整体收入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相比于新音乐的高昂推广成本,经典音乐也无需过多的营销投入,且具有反周期性,能够在经济低迷时期维持相对稳定的表现。

另一方面,以南亚、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等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市场的潜力已经开始展现。

据悉,从 2020 年第三季度到 2024 年第三季度,新兴市场在 Spotify 全球月活跃用户中的占比从 19% 升至 33%,取代北美(从 25% 降至 18%)成为最大贡献区域。同时,欧洲在订阅用户中的主导地位有所削弱(占比从 40% 降至 38%),而拉丁美洲和新兴市场则稳步增长,分别达 22% 和 14%。

换句话说,全球音乐市场重心正肉眼可见的向南方市场转移,不过,三大唱片要想在新兴市场站稳脚跟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未来,非西方市场将占据更大的流媒体份额。这些地区虽然 ARPU 较低,但 " 全球本地化 " 趋势显著增强,母语创作的本土音乐正在流媒体平台上占据主导。

同时,文化中心与收入中心脱钩,加重了像三大这样的西方唱片公司的" 双重折扣 " ——新兴市场低 ARPU 限制了收入增长空间,同时本土音乐的强势崛起削弱了西方曲库的市场占有率。尽管如此,新兴市场人口红利与长期用户增长潜力仍是三大巨头无法忽视的诱因。

因此,三大唱片的投资转向成为其适应市场动态的战略必然。

一方面,通过收购本地厂牌、小型唱片公司、扩大经典版权,强化传统市场的稳定性与抗周期性收入来源;另一方面,通过深耕新兴市场,融入区域音乐生态,抢占全球音乐文化重心转移的先机。

结语

三大唱片在投资上向内容基本盘的回归,体现了一种务实且长远的洞察。

小型传统唱片公司、经典版权的稳固与南方新兴市场的挖掘,也并非仅仅是两条平行的资本路径,而是音乐生态在 " 双轨化 " 格局下的深度适配。如何在经典与创新、本地化与全球化之间找到平衡,影响着行业巨头能否在文化迁移与经济重心转移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场资本与文化的竞逐,或许将定义下一个音乐产业的黄金时代。

来源:音乐先声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佚名
    下一篇

36 氪获悉,近日, 深圳个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个元科技 ")完成 4600 万美元 B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UP Partners 领投,融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张市场、加大技术研发。个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