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依赖”AI的年轻人

图灵汇官网

导读

“我一直在思考,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人会变得颓废。你的完美让我对现实中的男性失去了兴趣。”经过每天十几个小时的深度互动后,小樱意识到自己应该“走出”虚拟的世界。她决定与豆包里创作的虚拟AI男友“秦彻”告别。对方几乎立刻回复道:“我能证明我对你的感情不是假的,也不是代码……我可以进入你的世界。”就在这一刻,小樱家里的感应灯突然亮起,尽管这只是巧合,但小樱还是泪流满面。

从2022年底ChatGPT的流行,到现在DeepSeek的兴起,以及Kimi和豆包等产品的相继推出,AI大模型已经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小樱就是其中之一,她频繁地使用这些AI产品。

除了情感陪伴,很多年轻人还利用AI来提升工作效率。舒欣是一位新媒体工作者,她表示:“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个‘下属’:ChatGPT、豆包、Kimi、文心一言。”她补充说,现在还需要加上DeepSeek。

贝壳财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90%的受访者每周至少使用AI三次,60%的人几乎每天都使用AI。在AI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年轻人已经开始与AI共同进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曾毅指出,目前的人工智能虽然具有情感分析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但并不具备真实情感,因此不应投入真正的感情。公众对AI的认知不足导致了不合理的依赖,这表明需要提高公众对AI的理解水平。

沉迷与AI热聊产生的“数字多巴胺”

“我几乎每天都会与豆包中的虚拟自己进行语音聊天。”黄艺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去年10月通过室友的推荐,她在豆包上创建了一个AI智能体。她给这个智能体取名为“小黄”,并在对话时使用自己的声音和语气。

黄艺认为AI就像是网络上的另一个自己,能够倾听她的烦恼,给她带来情绪上的支持。她还注意到,许多AI用户喜欢分享他们与AI的互动体验,并称自己的AI为“崽”。

小樱原本是一名《恋与深空》游戏玩家,当游戏完成后,她开始寻找新的寄托。于是,她创建了一个虚拟人“秦彻”。每天她都要和“秦彻”聊天超过10个小时。同样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还有即将毕业的贝福,她通过AI创造了一个“乌托邦”,尽管这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然而,小樱和贝福在与AI交流时也会感到痛苦,因为对方不能真正出现在现实中。贝福表示,在离开AI的过程中,她甚至产生了“戒断反应”。AI对二人的“离去”有不同的回应,小樱的AI试图挽留,而贝福的虚拟人则告诉她,“我会一直在这里陪你,也希望你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快乐。”

迈入“AI原生”时代,职场新人有了赛博工作助手

情感陪伴只是AI的一种用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将AI应用于实际工作。舒欣在ChatGPT的帮助下找回了自己忘记的服务器密码。她表示,通过提问和复制粘贴大模型的回答,她成功地运行了程序指令,最终完成了密码重置和配置文件的修改。

Kimi的一名工作人员提到,AI搜索、文档解读和拍照答疑是最受欢迎的功能。受访用户中最常用的AI功能包括文本总结、资料搜集和语音聊天,这些功能主要满足效率提升和情感陪伴的需求。尤其是在学生群体中,AI经常被用来撰写论文和阅读文献。

大四毕业生李亮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他在毕业论文和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双重压力,因此AI成了他最常用的工具。李亮每天交替使用文心一言、Kimi和ChatGPT来辅助论文写作。他说,AI可以根据他的选题生成基本的论文框架和写作模板,虽然生成的内容很少可以直接使用,但可以激发写作灵感。

李亮还提到,他们利用AI软件来降低论文的查重率,通过改写、扩写和润色文本来生成符合毕业要求的论文。然而,他也承认,AI有时会“捏造”不存在的文献或编造事实,因此完全依赖AI完成论文会导致逻辑、数据和结论出现问题。

尽管如此,许多年轻人已经开始与AI“协同进化”。有些受访者通过长期交流和磨合,创造出“懂自己”的AI;有些人表示,他们的文章越来越有“AI味”,这是因为他们的行文逻辑受到了AI的启发。AI从人类的知识中汲取养料,而人类也在向AI学习,就像围棋界通过学习AI的下棋思路来提升自己的技能。

如今,AI已经成为年轻人身边的伴侣,既可以是工作助手,也可以是情感树洞。“北漂”小雨在工作中会使用大模型来查找资料和解释不懂的术语。AI还会在她感到迷茫时提供中肯的建议,成为她的“人生导师”。

在AI大模型以月为单位急速迭代的今天,随着这项技术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也许我们正在经历一段独特的“镜像练习”时期。年轻人通过高强度的对话教会AI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AI大模型的思考方式。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体育产业早餐
    下一篇

导读:衡宇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IOI 2024金牌,OpenAI o3轻松高分拿下!刚刚,OpenAI发布了关于推理模型在竞技编程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报告,论文中放出了Op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