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左右,小米生态链总经理陈波首次披露了小米NAS(网络附加存储)项目的相关信息。同年11月中旬,小米在发布万兆交换机时的宣传海报中出现了“万兆NAS传输”的字样。陈波表示,小米已对NAS的核心技术进行了数月的研究,旨在为米家用户提供最佳的家庭存储解决方案。不过,当时他并没有透露具体发布时间,这引发了外界的一些猜测。
近日,陈波宣布将在1月17日晚上7点进行直播,届时他将详细介绍米家2024年的规划、米家的新理念,以及近期发布的热门产品和即将推出的新品。小米NAS产品自公布以来一直备受瞩目,有人认为这是粉丝推动的结果。
尽管NAS在普通消费者中知名度不高,其市场规模也远不及网盘和移动硬盘,但NAS市场已呈现出群雄割据的局面,包括绿联、极空间和威联通等品牌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激烈的竞争,小米依然决定投入大量精力研究NAS的核心技术,以期在未来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与传统的移动硬盘和网盘相比,NAS更像是一个“本地网盘”,数据存储在内部硬盘上,并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供手机、电脑等设备访问。虽然NAS提供了个人存储的安全性和网盘的便捷性,但其部署难度和硬件成本相对较高。
当前市场上,NAS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成品设备,用户只需按照提示连接电源、网络和硬盘即可使用,这种方案学习成本较低,稳定性好,但价格较高;另一种则适合动手能力强的用户,他们可以自行组装NAS,并通过Windows或Linux等系统的共享功能实现硬盘内容的共享,但这种方案不适合新手用户,体验上也会有所欠缺。
目前,企业用户依然是NAS市场的主要力量,但随着个人用户对生活记录需求的增加,手机、PC等设备的本地存储能力逐渐显得不足。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个人消费者将成为NAS的重要用户群体之一。
陈波曾表示,小米NAS产品将面向个人消费者市场,这意味着低学习成本和稳定性的优先级会放在首位。成品NAS方案的销售是符合预期的。传统的移动硬盘和个人网盘各有局限,前者难以兼容多平台,后者在数据隐私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因此,NAS成为了一个更理想的存储方案。
小米并不是第一个进入NAS市场的手机品牌,华为早在之前就推出了完善的家庭私有云解决方案,利用其一系列优势形成了差异化竞争。
据统计,2023年全球NAS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69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10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3%。这可能是小米决定进军NAS市场的原因之一。
NAS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将视频、图片、文档等内容存放到一个私人的“外部空间”的用户,同时还要兼顾实时读取和存放。尽管目前NAS的市场规模和需求相对较小,但未来前景可期。
传统NAS供应商如绿联、群晖等主要提供单方面的数据传输解决方案,面向设备存储不足且有家庭、企业内部文件共享需求的群体。这些供应商经过多年积累,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行业地位,拥有固定的用户群体,尤其是在企业市场中影响力较大。此外,他们在NAS技术上也有较深的理解。
绿联等传统NAS供应商也在顺应AI时代的发展,通过引入AI技术,为私有云方案带来更多可能性。例如,绿联在CES 2025展会上展示了全新的AI NAS解决方案,提供了双10GbE网络端口,可通过链路聚合实现高达20Gbps的带宽,即使一个端口出现故障,另一个端口仍可维持正常访问。
核心在于AI能力,绿联在其iDX NAS中内置了大型语言模型LLM,支持自然语言理解和对话,用户可以通过文本形式提出指令,NAS会根据在线知识库和本地数据库提供答案。
小米和华为不仅限于手机市场,还涉足PC、平板电脑、电视和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并通过系统实现了无缝互联。利用云计算、通信和智能生态等优势,他们的NAS产品能够更好地融入用户的多设备生态系统中。除了基本的扩容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多个设备之间实现数据的跨端读取,且无需额外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对于个人用户来说,设备组成较为复杂,仅依靠传统NAS的应用还无法实现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的流转和同步。而小米和华为在这一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尽管绿联、群晖等传统NAS产品在市场上仍然有其目标群体,但对个人用户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将NAS作为多设备生态系统中的“统一存储”,以实现无缝的数据流转。华为和小米的加入,无疑为私有云存储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
不可否认的是,数据存储需求的增长给许多设备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例如,小雷半年前购买的1TB存储手机,现在已经占用了近一半的空间,存储焦虑成为常态。相比之下,手机和移动硬盘的存储扩容成本高昂,而大容量云服务的价格也不菲。
凭借跨端协同的能力,小米NAS有望成为“小米全家桶”用户最理想的大容量存储方案,同时也能提升小米产品的用户粘性。作为消费者,这也将减少对大存储智能设备的依赖,节省购机成本。小米如果能将NAS产品价格降到合理水平,市场对其将抱有更高的期待。
NAS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小米和华为等企业的加入,无疑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不过,NAS主要适用于那些需要处理大规模数据传输的用户,如果现有的个人云盘服务或移动硬盘能满足需求,那么NAS就显得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