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两年里,大型模型的竞争逐渐进入尾声。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正步入成熟发展阶段,许多传统行业与AI结合后焕发出新的活力。2024年,AI为哪些行业带来了颠覆与新生?
2024年12月27日,2024关键角色之消费盛典在北京举办,活动由北京博雅天下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财经天下》、每日人物、《人物》全力支持。在圆桌论坛环节,Rokid联合创始人向文杰和值得买科技CTO王云峰围绕“AI让哪些行业迎来了颠覆与新生”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24年,各行各业都在寻求AI带来的新增长动力。从“AI元年”到“AI应用元年”,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于那些能深度整合AI能力的产品。例如,AI智能硬件,尤其是眼镜行业异常火热。不久前,Rokid发布了新一代“AI+AR”眼镜。向文杰提到,2012年,谷歌发布的第一款AI眼镜反响平平;三年后,微软推出的AR眼镜也是如此;2023年,苹果的VisionPro也未能引发热潮。
“在这个领域,大家一直觉得缺少一个关键元素。起初人们认为这个关键因素在于眼镜的重量或价格,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的关键是内在的灵魂。当眼镜与AI结合时,才能构成完整的拼图。”
向文杰认为,2024年和2025年将是AI、AR眼镜从早期用户向大众普及的关键时期,这得益于大模型的突破,推动了整个AI行业的显著变革。
2024年,Meta与雷鸟合作的AI眼镜销量突破百万台,成为行业的重要里程碑,被誉为“AI眼镜的iPhone时刻”。
向文杰认为,2024年的“AI+AR”眼镜类似于2007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当时移动互联网市场开始兴起,随后几年无数手机品牌涌入,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现在的智能眼镜正处于初代iPhone时刻,尚未达到iPhone 4全面爆发的临界点。当多模态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时,会有更多的人涌入,无论是大模型还是手机制造商都将加入其中。”
向文杰表示,尽管行业内普遍认为最佳载体可能是AI眼镜,但目前基于大模型的能力还处于“0.5”阶段,尚未实现真正的多模态交互。“我们知道它进展迅速,只是算法协同的问题。预计这一问题将在2025年得到解决。”
向文杰预测,未来几年内,像《钢铁侠》中的场景将大量出现。“一旦技术开始快速突破和普及,AI与AR结合的产品将广泛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替代手机的许多应用场景,从而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内卷”是2024年电商行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消费者和商家都厌倦了无休止的价格战。消费者希望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商家也希望摆脱成本高昂且低效的推广策略。
AI无疑为打破这种“内卷”提供了机会。王云峰认为,单纯的价格战并不健康,健康的商业生态应该是品牌拥有合理的利润空间,营销过程中应有合理的利润空间,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到适合自己的商品。
“AI有时比消费者更了解自己,能够推荐真正适合消费者的品牌和商品,建立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连接。此外,流量结构的巨大变化也为打破现状提供了契机。”
在智能硬件领域,字节跳动、小米、百度等科技巨头纷纷涌入,导致AI眼镜市场短时间内从繁荣变得拥挤。向文杰认为,当前热闹非凡的“百镜大战”恰恰证明了人们对这一领域的认可。
“就像2016年出现的众多新能源品牌一样,尽管产业正在发生变化,但存活下来的并不多。本质在于谁能真正把握用户需求,将技术和用户紧密结合。未来的赢家不会是最有钱的公司,而是那些能够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
向文杰指出,未来这个赛道的玩家可能不到10家,只有前3、4家企业能将大模型与场景结合得最好。这需要不断打磨用户体验,做好用户洞察,以及在技术上的持续投入。
王云峰总结道,目前大模型AI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关键在于“先在场”,即先用起来,了解其能力边界。“所有工具都应该尝试使用,大模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