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编辑这一传统职业面临怎样的“变”与“不变”

图灵汇官网

导读: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阅读和出版领域。在这个时代,编辑应如何顺应潮流,实现自身的创新?2024年12月27日,由“辑客出发”编辑沙龙主办的第24期活动暨上海图书出版单位青年编辑论坛在上海世纪出版园举行。活动的主题为“新时代编辑力的变与不变”,吸引了来自图书和期刊出版单位的五位编辑,他们围绕主题出版、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人工智能与出版业生态、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持续提升编校质量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人工智能时代编辑角色的转变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编辑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上海市编辑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在致辞中提到,上海图书出版单位青年编辑论坛是上海市编辑学会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对业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她认为,编辑力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而探讨编辑创新的根本在于推动高质量出版的发展。她鼓励青年编辑们紧跟时代步伐,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自我,快速成长。

新时代编辑力的挑战与机遇

上海市出版协会理事长胡国强指出,当前新质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出版业。编辑这一传统职业与新兴力量之间的互动备受瞩目。在新时代,变化的是出版理念的与时俱进,以回应不同读者的需求,采用新技术手段和呈现方式,加速出版业的融合发展。而不变的是编辑始终致力于以最佳形式呈现作者作品,服务于社会的初心。

编辑力的实践与心得

在交流分享环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沈骁驰分享了她在主题出版领域的经验,总结为“乘时代之风”与“破发展之浪”。她认为,主题出版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需要编辑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以扎实的编辑力推动创新,服务大局。

编校工作的精髓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的高铭婉则以“保持优长,持续做更难的事”为主题,分享了编校工作的体会。她强调,编校技能不仅是基本功,还需要每日学习、更新知识库。她提出了三个“凡”——凡引用必核实,凡涉及事实和知识必查证,凡有规范必遵循,并建议投入200%的努力来完成工作。

AI在出版业的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徐菁介绍了智能体如何赋能出版行业。她详细讲解了AI大模型在出版中的应用、智能体的定义及发展趋势、AI知识库的运用案例等。智能体可以帮助打破业务孤岛,整合所有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她还介绍了智能荐书系统和智能编校查询系统的具体操作流程。

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分子植物(英文)》编辑部主任杨箫分享了该期刊的办刊理念和实践经验,强调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的记录平台和传播载体的重要性。期刊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推广,提升国际影响力,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科发展。

外语教育与区域国别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胡怡纯分享了从区域国别基础研究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出版思考。她从区域国别研究的四大特征入手,概述了外语学科的优势与使命,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外教社的路径选择。

总结与展望

上海市编辑学会副会长、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鲍静对五位青年编辑的发言进行了点评。她强调了“有感情”是编辑持续做好工作的关键,并再次重申了新时代编辑力的核心要素:对内容质量的坚守、价值导向的引领以及专业精神的传承。

此次活动是由上海市编辑学会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的2024年度学术活动合作项目。来自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上海市编辑学会的会长、副会长、理事和上海图书出版单位的编辑代表等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Melinda_NSJE
    下一篇

导读:新智元报道编辑:编辑部 JHY【新智元导读】AI真的可以做数学了吗?来自帝国理工学院教授Kevin Buzzard在最新博文中深刻探讨了这个问题。甚至,他预测道,2025年AI能够拿下IMO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