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领域卷出多个大模型,“AI老中医”来了?

图灵汇官网

随着AI技术的普及,大模型的应用已扩展至各行各业。特别是在中医药领域,2023年以来,已有超过20个相关的大模型问世。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医药行业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迫切需要现代化支持。

尽管中医药大模型在影像诊断和智慧问诊等方面已有所尝试,但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复杂性使得中医药的数字化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多位专家指出,在药物研发方面,中医药大模型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基础临床数据的积累、人才培养等,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机构和一线医生的参与,以实现与大模型的真实数据深度融合。

大模型助力中医药现代化

许多中医院已采用AI智能中医诊疗设备,通过采集患者的面相和舌象,结合数据库知识,为患者提供体质分析报告和个性化的养生建议。例如,南京一家茶饮店引入了“赛博老中医”,通过AI舌面诊和脉诊,为顾客推荐合适的茶饮。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葛广波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他们正在开发一种结合临床图像信息和人工智能的现代中医四诊仪,旨在通过对症型的分类指导中医药的精准治疗。

数据质量与人才培养是关键

中国丰富的中医药古籍和医生经验为AI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中医药的数智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高质量临床数据的积累和人才培养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数字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多项措施,旨在推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表明,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揭示中医辨证论治的科学机制。然而,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新药研发难度较大,需要在方法学和研究策略上进行创新。

临床数据与跨界人才的挑战

中医药领域的数据积累和标准化工作仍需加强。浙江大学的范骁辉教授指出,虽然许多团队正在努力收集数据,但数据分散且缺乏标准化,这对中医药大模型的发展构成了障碍。为了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临床数据收集和整理,数智中医药创新联盟应运而生。

上海中医药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正在探索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的交叉研究,致力于培养既懂人工智能又熟悉中医药科学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努力对于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努力,中医药领域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突破,更好地利用AI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下一篇

导读: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奔赴”作者/IT时报记者郝俊慧编辑/孙妍12月3日,中国电信集团每年最重要的大会数字科技生态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是一个有趣的时间节点。2022年11月30日,OpenAI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