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热议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提供关键驱动力

图灵汇官网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发展成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12月2日至4日于广州举行的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多位中外学者从人工智能、新能源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

12月3日晚,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办了“广州之夜”文化展演活动,展示了广州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活动中,猎德大桥为此次会议亮灯,吸引了众多嘉宾的关注。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关键驱动力。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到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其中中国将突破30万亿元。

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已经迈入了新的发展时代,并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他表示,这些颠覆性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模式,也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在一场平行研讨会上,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工程院院士沈向洋认为,算力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大模型的发展,人工智能将成为行业转型的关键力量。他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将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生产力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就是绿色生产力。根据《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2022-2023)》,自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26.4%,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比利时前驻华大使、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发起人帕特里克·奈斯认为,中国经济越来越注重高质量发展,而新质生产力正是这一发展的关键所在。他指出,在实现“双碳”目标上,中国展现了领导者的姿态和决心。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不仅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还为全球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中国在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和绿色产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地

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五年来,大湾区在高质量发展中稳步前行,经济动能强劲。

马来西亚国会议员、前对华特使陈国伟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大湾区通过科技资源整合和跨境合作,引领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全球创新竞争力,也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及行政总裁、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他指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能够为大湾区企业提供资本支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香港的高等教育优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香港的国际化优势使其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拓展业务的桥梁。

梁锦松认为,香港能够帮助中国企业突破国际市场壁垒,尤其在面对全球经济挑战时提供重要支持。他表示:“香港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一个桥头堡,也是一个跳板。”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罗梓菁
    下一篇

导读:(图片来源:林志佳拍摄)随着Sora爆火,国内运营商企业也开始与快手等公司一起“卷”AI 视频赛道了。12月5日消息,钛媒体AGI获悉,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在3日举行的“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