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招聘与AI应聘的较量中,究竟谁会胜出?最近,市场上出现了帮助面试者应对“AI面试”的工具产品,广告宣称“面试者可以实时生成面试答案,轻松拿到录用通知”。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人们未曾预料到,AI技术之间的对决会首先出现在面试领域。
据报道,随着面试者开始使用AI工具进行面试,招聘方也采取了相应的反作弊措施。随后,AI面试产品推出了“反检测”功能,形成了一种技术上的攻防战。这种技术上的对抗,实际上是将面试过程简化为“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战争”。
从伦理角度来看,面试本应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决策和判断的过程,但AI工具的应用却使其变得机械化。面试者使用AI工具应对AI面试官,从面试的逻辑上看,这相当于在新技术的压力下“作弊”。当面试官是人时,AI工具作弊很容易被识破;但面对AI面试官时,用工具来对抗工具似乎更为合理。
这种技术战背后,反映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轻视,以及应聘者在压力下选择欺骗的行为。这形成了双重伦理陷阱:招聘者不尊重应聘者,应聘者也就不再遵守诚信原则。AI技术的过度应用破坏了传统伦理,使得面试双方在缺乏人类互动的情况下,不再遵循诚信等基本准则。
面试的本质在于全面评估一个人的能力,而AI工具只能依赖大数据进行简单的分类。这种方法不仅会筛选掉有个性、独特和创造性的候选人,还会导致招聘标准被机器所控制,进而影响面试效率和质量。对于求职者而言,使用AI工具进行面试,不仅难以长期超越企业工具,还可能面临被识别作弊的风险,从而失去求职机会。
无论是从伦理角度还是实际效果来看,面试都不适合成为AI工具的竞技场。AI工具的应用应受到限制,避免对传统伦理和社会信任体系造成进一步冲击。面试过程中的诚信、尊重和公正原则,应始终得到重视和维护。
(编辑 / 徐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