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浙江在解决看病就医难题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丽水市,一系列数据令人印象深刻:
丽水市已有2351名基层医生全面普及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实际应用率达87.95%。人工智能累计辅助诊疗达188.2万次,辅助病历和诊断质检386.62万次,修正病历3416份,使病历规范率从77.73%提升到84.17%。此外,人工智能还辅助处方质控438.08万次,修正处方8988份,使处方合理率从90.97%提升到91.21%。
2024年11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丽水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相关情况。浙江结合实际情况,推动医改与卫生健康现代化共同发展,目标是实现“看病不出省”。
丽水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纪建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医院利用智能化手段,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他们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将医疗服务延伸到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及康复的全过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和建议。
在肿瘤治疗方面,丽水市中心医院成立了全国首个以病种为标准的肿瘤综合治疗中心,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该中心集合了介入、放疗、化疗、靶向免疫、中医等多个科室的医生,为患者提供多学科、全方位、个性化的诊疗服务。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此外,丽水市通过整合资源,提供“患者不动医师动”的多学科诊疗服务,目前已建成15个实体化运行的中心,涵盖肿瘤、医学影像、急危重症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不仅提升了临床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还降低了患者的整体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
丽水市还建设了46个直升机停机坪,配备了专业的航空救援医护人员,并制定了标准化流程,如通过远程会诊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航空救援。为了降低高昂的航空急救成本,丽水市探索了一种由政府、保险、部门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四位一体”航空医疗保险机制,目前符合条件的患者只需支付45元/分钟的航空医疗服务费用。截至2024年,丽水市已成功完成21例山区航空转运危重患者,其中10例已经康复出院。
除了空中救援,丽水市还推出了“智慧流动医院”项目。该项目旨在为偏远地区提供巡回诊疗服务,配备便携式B超、心电图机等14种常用检查设备,并具备医保即时支付和远程会诊功能。这些巡回诊疗车平时作为“智慧流动医院”,应急时可转换为急救车辆。目前,全省已统一配置500辆标准化巡回诊疗车,建立了183家“智慧流动医院”。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王仁元表示,这些措施旨在让群众看病更加便捷和舒适。例如,“浙医互认”实现了省内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浙里急救”实现了“上车即入院”,120急救反应时间平均缩短2分钟;“浙里护理”则为老年人、康复和终末期患者提供了超过40万人次的上门服务。
王仁元指出,将继续提升“硬实力”,同时优化“软服务”,以改善就医感受和提升患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