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在B站、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应该看到过类似这样的视频标题:“如何用AI写跨境电商文案?一个视频搞定”、“普通女生靠AI做电商,太好赚了!”这类视频通常在1-6分钟之间,利用kimi、豆包等大模型产品服务和链接,介绍AI提高应用效率的知识。
随着2023年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走红,ChatGPT每周活跃用户超过2.5亿,Meta AI则有超过1.85亿。因此,许多国内对标ChatGPT的消费级大模型应用,如kimi智能助手、文心一言、豆包、腾讯元宝等产品,纷纷希望实现超过1亿级用户规模。这些应用在今年加大了广告投入,以吸引更多用户。
钛媒体App独家获悉,截至10月29日,kimi智能助手、豆包、腾讯元宝等AI应用10月全网广告投放金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其中,kimi智能助手全网广告投放金额最高,达到1.99亿元人民币,远超7-9月第三季度的总和。10月,豆包App投放了2200万元,其中78%投向巨量广告/千川平台,21.98%投向腾讯广告(广点通)。腾讯元宝本月已投3787万元广告,其中98.09%投向广点通。智谱清言本月投流成本高达913.78万元,其中46.24%投向巨量广告,31.06%投向爱奇艺的“奇麟神算”。
在AI应用领域,拼多多的广告投放支出排名第一,高达11.59亿元人民币,抖音投放广告高达9.71亿元,位居第二。Kimi智能助手排名第16位,广告费用约为拼多多的十分之一,但它是免费的应用,目前没有付费方案。
与此同时,美国的AI公司则更注重算力和前沿技术的研究。OpenAI与博通合作研发首款AI推理芯片,预计2026年开始量产。Meta则计划开发AI搜索产品,直接对标谷歌和微软必应。这意味着,到了2024年,中美AI大模型竞赛将不再是简单的“追赶”,而是开始“分道扬镳”。
中国AI大模型的竞争重点转向了广告投放、获客和变现能力。而美国AI公司则继续专注于前沿AI模型技术的研究,并加速AI应用和落地。
国内的AI头部公司仍然在对标GPT-4等多模态模型技术,加速获客与商业落地。例如,Kimi智能助手的MAU在9月达到了738万,环比增长20.73%。截至10月,中国AI原生应用拥有1.2亿月活跃用户,但ChatGPT的独立访客数则超过了2.8亿人次。Kimi智能助手是一款免费应用,因此大量的广告投入并非为了增加现有用户的付费意愿。
当前,美国AI公司如OpenAI等,正致力于解决算力受限的问题。OpenAI正与博通、台积电合作开发首款自研AI推理芯片,并考虑自建晶圆制造生产工厂网络。此外,马斯克旗下的xAI也在构建十万卡的AI算力基础设施。xAI的超级计算机集群已达到10万颗NVIDIA Hopper GPU的规模,计划进一步扩大至20万枚GPU。
Meta也在研发AI搜索引擎,直接对标谷歌和微软必应的产品。中国的AI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迅速推进,规模远超美国。
中国和美国在AI大模型的发展路径上已经开始分化,中国更侧重于广告投放和用户获取,而美国则继续在算力和应用方面发力。未来的AI竞争将更加激烈,技术的进步也将带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