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何己派 编辑 | 鄢子为
搬到杭州高桥云港一年多时间,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瓴羊CEO朋新宇表示,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他说,以前在总部园区,分散在不同楼层的同事常常找不到空闲的会议室,现在上下楼之间,只需大声呼唤就可以迅速组织会议。
这栋由两个旧厂房“拼接”而成的小楼,承载着这家年轻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服务超过5万家企业。公司云栖大会期间发布的新产品战略,也恰好体现了其发展方向——“左手Data,右手AI,中间加个‘×’”。
瓴羊凭借敏捷灵活的优势,加快步伐,结合大模型技术,加速开发企业级智能应用。
朋新宇在接受《21CBR》采访时指出,瓴羊手中的客服、营销、BI(商业智能)等产品,是大模型落地的最佳应用场景,目前所有产品的“含模量”达到100%。
“瓴羊是一家专注于产品开发的企业,定位清晰,我们不做基础模型的研究,而是专注于大模型的应用。”朋新宇说道。
2024年,瓴羊迎来了成立的第三年,正式组建销售团队,全面释放向市场冲刺的信号。
在阿里工作了20年的朋新宇,一手创建了集团的数据中台方法体系,曾通过生意参谋等数据产品支持淘宝、天猫等业务的快速发展。在下属眼中,他性格温和,情绪稳定。
从集团跳出,担任独立子公司的CEO,朋新宇对于如何打好阿里To B这张牌也有所焦虑。“当家庭成员和大家长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他表示,“最大的挑战在于未知,AI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以下是朋新宇的自述(经过编辑整理):
瓴羊成立于2021年,高举“Not SaaS, But DaaS”的旗帜,从阿里“动物园”中分拆出来,主营企业数智服务。整合了多个技术团队的瓴羊,以子公司身份面向市场,独当一面。
起初,我们头顶着“富二代”创业的标签。大众认为,瓴羊从阿里体系中孵化出来,继承了其电商和数据基因,有着强大的支持背景。然而,我们所指的“富”,实际上是“负责”。
起步阶段,瓴羊汇集了大大小小48款产品。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说,要以全新的形象面对市场,不可能同时处理所有产品,因此需要梳理出哪些产品是不应该做的,哪些产品需要改进。
三年来,瓴羊重新梳理和优化了产品线,化繁为简,形成了三大产品矩阵:
此外,从2023年开始,瓴羊将市面上的大模型(无论是开源还是闭源)都嫁接到这三大产品线中,测试其应用场景的效果。
产品不断进化,组织也随之升级。在最初的几年里,公司并没有专门的销售团队。由于背靠阿里,加上原有的产品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基础,瓴羊的许多客户都是自发性的。
前两年,团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打磨产品上,销售并不是重点。直到产品打磨到位,乘着AI的浪潮,瓴羊决定组建销售队伍,并于2024年初成立了“客户成功部”。
该团队集合了多种类型的专家,包括负责解决方案、产品运营、业务架构等领域的专家,可谓“海陆空”全有。
传统软件在AI技术升级后,大多数企业在看过产品演示后,会感到产品的应用与其业务场景较为接近,但完全贴合的情况较少。因此,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问题需要有人协助解决。
客户成功部正是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而设立的,旨在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产品,确保产品能够顺利落地并发挥最大效用。
当然,公司的重点始终放在提升产品能力上,部署方面侧重订阅和调用。对于大型客户,则由服务商主导集成和实施。
瓴羊与阿里云的产品和生态互不重叠,形成互补,各自聚焦自身的主战场。
大模型的到来,让瓴羊嗅到了“颠覆”的气息。ChatGPT的发布,震惊了整个行业。团队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来理解并消化这一新技术,最终决定不涉足通用大模型,而是专注于大模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