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款由生成式AI发现和设计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成果。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开发的TNIK抑制剂ISM001-055在IIa期临床试验中展现了良好的效果。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方面,ISM001-055显示出改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的潜力。
近日,首款由生成式AI发现和设计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显著进展。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研发的TNIK抑制剂ISM001-055在IIa期临床试验中显示了积极的效果。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方面,ISM001-055表现出改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的潜力。
新药研发投资巨大、周期漫长且风险极高。据Nature统计,一款新药的研发成本平均约为26亿美元,耗时约10年,成功率不足10%。新药研发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疾病假说和靶点确认、化合物设计和评估,以及临床试验验证。
AI平台在药物研发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大幅提升了研发效率并降低了研发成本。以ISM001-055为例,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的确定,英矽智能仅用了18个月时间,并投入了260万美元的研发资金。相比之下,传统药物研发流程通常需要4年半时间,并需投入数千万美元的研发资金。AI技术的应用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手段,有望在多个环节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生成式AI技术,英矽智能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这种难治性疾病,找到了全新的靶点,并成功生成了能够抑制该靶点的分子。研发团队使用了英矽智能Pharma.AI平台的靶点发现引擎PandaOmics,结合2016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iPANDA算法,通过深度特征合成、因果关系推断和全新通路重建来提名潜在靶点。随后,团队融合了自然语言处理(NLP)引擎,对涵盖专利、出版物、研发基金和临床试验等大量文本数据进行了新颖性评估和疾病-靶点关联度评分。
英矽智能首席科学官任峰认为,缺乏AI技术时,药物研发的成功率通常低于5%,即95%的项目可能会失败。引入AI技术后,虽然无法保证将成功率提升至100%,但即使是将成功率提升三倍甚至五倍,也是巨大的进步。他强调,对于AI制药技术,应持有合理的期望值。
任峰还指出,过去中国在药物研发领域擅长的是从“1到100”的跟进与优化工作,一旦有了优质产品,中国在快速跟进与市场竞争方面往往能超越其他国家和地区。但在“0到1”的原创性突破方面,中国仍存在不足。AI技术的引入为国内进行原创性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