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陆林:关于精神疾病的解决,我寄希望于人工智能

图灵汇官网

导览

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的第三届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提出,他期待人工智能(AI)在解决精神卫生问题上发挥关键作用,尤其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卫生。

陆林强调,克服精神疾病的核心在于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就像对抗新冠病毒需要疫苗一样,需要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途径。他寄望于AI的助力,特别是在自闭症儿童的辅助治疗上。以往,自闭症儿童依赖家长的陪伴,导致许多家长不得不放弃工作。现今,AI机器人能帮助这些孩子进行训练,引导他们适应未来生活。

精神心理疾病不仅威胁个体健康,也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负担。陆林指出,按健康寿命计算,精神疾病位列负担第二。2013年,中国成人精神疾病患病率高达16.6%,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受影响人群规模巨大。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更是达到17.5%,远高于成人水平,且自伤、自杀事件频发。

目前,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早期症状也难辨识。陆林指出,大约一半的精神疾病始于18岁之前,但由于缺乏识别和有效治疗,这些问题往往在成年后加剧。因此,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或减轻其对青少年的影响,对家庭和社会都极为重要,但这一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近年来,中国正积极利用AI技术应对精神卫生挑战。2021年,科技部推出了“中国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旨在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的问题。陆林参与推动了这一计划的实施,并表示该项目建立了关注抑郁症、儿童自闭症、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大型数据库,以及包含了数万人的疾病队列。

通过“中国脑计划”,中国与国际科学家展开了多项合作,共同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策略,包括制定新的防治指南、开发新技术和新药物。此外,腾讯、百度等企业也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助力精神健康问题的解决。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黑科技评测室
    下一篇

导读:本文深入探讨了AI与人类同质替代性的核心问题,提出了生产力与消费力的经济循环阻隔、AI技术的集中化与生产资料分配不平衡等挑战,并就如何合理应用AI技术提供了思考。 目前,百度的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