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写过一篇关于聋人在音乐节中的体验的文章,介绍了手语翻译员这一特殊岗位。听障人士虽然听不到或听不清音乐,但通过手语翻译员的强烈表现力,他们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氛围。本文将探讨手语翻译员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如何帮助听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
听障人士虽然无法听到音乐,但他们能通过手语翻译员的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氛围。这种体验可能是健听人难以想象的。实际上,手语翻译员在很多场合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供不应求的问题依然存在。
英国的 Sally Chalk 在 2002 年创办了一家手语翻译公司。经过 20 年的发展,她意识到手语翻译的需求远未得到满足。她希望听障人士能够像观看视频字幕那样轻松获取手语翻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Chalk 成立了一家名为 Signapse 的初创公司,专注于开发生成式 AI 手语翻译软件。这款软件可以将书面文本实时翻译成美国手语和英国手语。2022 年,Signapse 获得了 200 万英镑的种子轮融资,其中 50 万来自英国政府。
Signapse 的目标是让听障人士在各种场景下都能方便地获取手语翻译。例如,在火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Signapse 的系统已经在屏幕上投放了美国手语,提供欢迎、安全、出发、到达等信息。
AI 如何发挥作用呢?Signapse 利用大型手语数据集和生成对抗网络(GAN)以及深度学习技术,创造出逼真的手语翻译虚拟形象。这些虚拟形象基于真实的手语翻译员,每次商业使用时,真人也会获得相应的分成。
考虑到机场信息经常变动,Signapse 的系统可以实时更新这些信息。此外,他们也为网站和视频流媒体提供手语翻译服务。听障人士通常更喜欢手语而非字幕,因为手语具有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形式,能够带来更好的上网体验。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约有 7000 万人将手语作为主要交流手段,全球有超过 300 种不同的手语。Signapse 目前主要覆盖美国手语和英国手语,服务相对有限,但也为听障人士提供了便利。
Signapse 希望未来能够扩展服务范围,包括教育等领域,并提供更多个性化选择,比如让用户自定义虚拟手语翻译员的外观。
国内也有一些大厂在研发类似的手语产品。例如,腾讯、华为和百度等公司都推出了 AI 手语主播。这些技术不仅适用于娱乐场景,还能满足医院、车站、银行等不同场景的需求。
AI 手语产品的普及有助于改善听障人士的生活体验,使他们能够更顺畅地参与社会活动。手语界也在不断探索新技术,如 PopSign 这样的应用程序,通过游戏化学习手语,增强听障孩子父母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此外,一些公司如 SLAIT 正在开发沉浸式互动课程和测验,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学习手语。尽管这些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它们为未来的无障碍技术奠定了基础。
Google 等公司也在推动手语识别技术的发展,通过 AI 技术让听障人士能够更便捷地使用手机上的功能。这些努力旨在让手语成为数字世界中的通用语言选项。
尽管 AI 手语技术仍需不断完善,但其潜力巨大。正如“多邻国”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平等的机会,AI 手语产品正逐渐消除听障人士在数字世界中的障碍。
技术的进步应始终以人为本,尊重和珍视每一个个体的需求和感受。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参与机会,无论是音乐节还是日常生活,技术都应成为助力而非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