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智能驾驶新战场:“蔚小理”与科技巨头竞速
近来,智能驾驶领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军备竞赛”。小鹏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发布了AI天玑系统XOS 5.2.0版本,成为了少数能够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的汽车企业之一。紧随其后,理想和蔚来也相继公开了各自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架构,标志着智能驾驶行业已进入“AI新战场”。
在这场竞争中,“蔚小理”等新势力企业与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共同推动着智能驾驶技术的革新。然而,这场技术角逐的胜负仍未揭晓,两大阵营的较量正引发业界关注。
“端到端”技术席卷智能驾驶领域。特斯拉CEO马斯克的闪电访华,为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FSD)入华增添了不确定性。FSD的正式入华“倒计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特斯拉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头羊”,去年8月发布的FSDBetaV12,首次展示了端到端AI自动驾驶系统的概念,其提出的“端到端”技术理念,即用人工智能模型取代传统感知、规划和控制三大模块,使系统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行动。
随着特斯拉的引领,其他企业也纷纷加入“端到端”技术研发行列。蔚来专门设立了大模型部门,致力于端到端模型的研发;理想汽车则在马斯克公布FSD V12后,加快了对端到端技术的预研步伐。2023年下半年起,国内车企和科技公司开始加速推进端到端技术的应用。
端到端技术的落地,不仅加速了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普及,也促进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例如,华为发布乾崑3.0版本,计划首发搭载于某款汽车,其ADS 3.0版本融合了端到端能力,显著提升了智驾能力。长城汽车也展示了其采用模块化端到端架构的最新一代智能驾驶系统,并在重庆进行了实地测试。比亚迪旗下的腾势品牌则宣布完成了“无地图”的端对端解决方案研发。
尽管各大企业在端到端技术上的进展迅速,但仍面临算力、数据和人才等方面的挑战。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指出,实现真正的端到端数据训练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数据和足够的算力支持。
随着大模型技术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生产研发和营销推广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智能座舱通过集成语音、视觉、手势等多种交互方式,改善了人机交互体验。蔚来和科大讯飞分别推出了NOMI GPT和“飞鱼情景智能座舱系统”,实现了与驾驶、通讯、娱乐等场景的紧密结合。在生产研发方面,大模型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如中国一汽与阿里云合作,利用大模型BI应用将耗时压缩至天级甚至秒级。在营销推广方面,腾讯的“全域智能”方案全面覆盖了汽车研发、生产到营销的核心场景,与多家汽车企业展开了应用实践。
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和新势力企业的积极参与。据统计,已有超过10家汽车品牌搭载了大模型,展现了这一领域巨大的商业潜力。大模型技术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生产研发和营销推广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增长点。然而,尽管市场热度高涨,实现大模型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技术成熟度、用户体验优化以及商业模式探索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演进,智能驾驶领域将成为大模型技术应用的重要阵地。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认可,智能驾驶领域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