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催了:赶紧把钱投出去

图灵汇官网

许多早期基金的投资人都感到焦虑,因为他们的有限合伙人(LP)正在催促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花掉账户里的资金。否则,LP可能会减少出资。类似的状况也发生在另一位投资总监的朋友身上,他提到自己的基金投资期即将结束,但仍有一大笔资金未被投出。每次向LP汇报时,他们都需要缓解LP的担忧,这让他们倍感压力。

头部投资机构普遍面临一个问题:账面上的资金难以快速投入市场。这种情况在今年的风投领域尤为常见。LP们也很着急,因为内部有明确的投资指标考核,而大部分子基金未能完成任务。政府方面也在督促投资活动。

投资者们感到苦恼,虽然手里有钱,但找不到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多数投资机构尽管没有刻意减少投资数量,但与前一年相比,整体投资量下降了大约10%,特别是创业投资机构的投资频率显著放缓。年初DeepSeek的爆火带动了整个创投圈的热情,也让AI大模型和机器人等领域变得更加活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一级市场的资金和资源正在迅速集中到少数热门项目上,导致估值过高和泡沫风险增加,部分机构因此选择暂时观望。

上海一家科技投资基金的王岩表示,尽管近期他的工作非常繁忙,但他并未发现太多实质性的进展。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少数热门赛道,导致竞争激烈且优质项目稀缺。此外,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大幅降低,而LP的信心不足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谨慎氛围。与此同时,部分依赖地方基金支持的GP还需满足返投要求,这增加了投资难度。

地缘政治的变化同样影响了投资决策。一些投资人提到,由于关税战的影响,原本计划面向欧美的某些项目被迫暂停。对于大多数投资机构来说,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找到未来的方向并进行大胆投资是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这种矛盾让一些机构陷入了两难境地:要么让资金闲置贬值,要么冒险投资可能亏损。

LP们对GP的期望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更高的资金使用效率,还希望看到更多创新项目的实际投入。珠三角地区的一位国资母基金主管合伙人指出,90%以上的政府LP都希望尽快看到投资成果,并设定了具体的年度投资目标。从LP的角度来看,资金使用率越高越好,因为它意味着GP能带来更多回报。反之,低使用率可能意味着GP收取了过多管理费却未能履行职责。

按照传统做法,GP通常有3至5年的投资期限,但有些地方政府会要求子基金在三年内完成全部投资并报告进度。如果未达到预期,LP可能会发出警告信,甚至采取减资或扣减管理费等措施。近年来,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某国资PE因两年内未投出项目而失去了继续获得资金的机会;另一家北京的硬科技VC基金也因投资不达标而无法获得后续资金支持。

投资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管理费,但在当前环境下,这一传统模式正发生变化。一些地方政府明确规定管理费率不得超过实缴金额的1.5%,甚至更低至1%。这种趋势催生了一个不良循环:投资困难、募资不易、退出渠道受限,LP持续出资成为GP的一大难题。有些投资机构甚至面临管理费不足以支付日常运营费用的情况,甚至出现连基本设备都难以维持的现象。

为了应对困境,一些投资人在努力寻找新的创收途径。例如,有投资经理主动参与跟投;有的机构尝试从事财务顾问业务赚取中介费;还有一些纯国资背景的机构公开承认管理费不足以覆盖成本,并为每位员工制定了创收指标。

部分GP开始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主动缩减基金规模,向LP返还部分资金。这样做不仅是出于对环境变化的敬畏,也是为了更稳健地发展。例如,一家老牌基金在去年上半年募集了一笔巨额资金,但由于市场条件恶化,最终决定将这笔资金全部退还。创始人认为,运营基金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个人努力,还需要考虑外部环境等因素。尽管放弃做大基金规模看似遗憾,但实际上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GP们正在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的挑战。尽管许多人怀念过去的繁荣时期,但回到从前是不可能的。如今,投资机构必须学会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最佳决策。正如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所言,无论是企业还是机构,都应该专注于解决核心问题,而不是被市场情绪左右。适者生存,只有具备持续盈利的能力,才能赢得LP的信任和支持。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莫宇阳
    下一篇

“VC集体错过了米哈游”。这段故事夹杂着幸运与遗憾,向来引人窥探。“只是偶然投了一笔”,何以缔造一笔2万倍回报的天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