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0亿的机器人Embodied,破产了

图灵汇官网

这无疑是一次令人震惊的消息。

曾经红极一时的美国AI陪伴机器人公司Embodied正式宣布关闭,旗下的明星产品——儿童情感机器人Moxie也迎来了它的最终时刻。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Paolo Pirjanian博士多年来深耕机器人领域,对产品的完美性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这种态度让人联想到乔布斯和马斯克。Moxie问世时,创始团队将其描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朋友”。

在破产前,Embodied曾在一级市场风光无限,吸引了包括英特尔资本、丰田AI风险投资、亚马逊Alexa基金、索尼创新基金以及Vulcan资本在内的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然而,最终资金耗尽,投资者因看不到明确的商业前景而彻底放弃了这家公司。这样的结局令人深思。

创业十年,倒在行业巅峰期

公司发布的视频中,一个小女孩含泪与她的机器人朋友告别。

这个机器人名为Moxie,专为儿童设计,外观呈现蓝绿色,面部是能够模拟常规表情的屏幕,底盘设计类似不倒翁,手臂还能兴奋地挥舞。它具备人脸识别和语音交互等功能,能像朋友一样与孩子对话,参与互动游戏。

Moxie的创造者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机器人创业公司Embodied。

Embodied的创始人经历颇为曲折。15岁时,Paolo Pirjanian以难民身份来到丹麦,最终完成了博士学业并移民美国。博士期间,他研究的是“多机器人系统协作”,为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2001年,Pirjanian加入一家美国初创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并主导开发了全球首个商用视觉导航系统。十多年后,该公司被扫地机器人巨头iRobot收购,Pirjanian也随之加入,并成为iRobot的首席技术官。

Pirjanian发现,儿童早期社交情感学习对成长至关重要,但传统的教育工具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于是,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2014年,Pirjanian带领团队开展各种跨界研究,发现5到8岁的孩子更容易信任带有表情反馈的机器人。这项研究成果后来成为Moxie机器人“情感交互”功能的核心理论依据。

2016年,Pirjanian决定离职创业,Embodied就此诞生。

成立之初,Embodied便拥有一支成熟的团队,成员大多来自顶尖企业,经验丰富。公司在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打造出了一个正在运行的机器人原型。2020年,Moxie正式推出并投入市场。

这款机器人最初是为自闭症儿童设计的,后来逐渐将目标用户定位在5到8岁的普通儿童。Moxie上市初期,预售价格高达1500美元,购买第一年后还需每月支付60美元的订阅费。

尽管当时有不少业内人士和媒体对其市场前景表示怀疑,但Moxie凭借独特的设计和技术创新仍引发了广泛关注,还被评为《时代》杂志“2020年最佳发明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Moxie推出不到五年便黯然谢幕。

“我们遗憾地通知大家,Embodied, Inc.将立即停止所有业务运营……所有Moxie机器人服务将在几天内终止。之后,设备将保留基础离线功能,但云端服务将无法使用。我们深知此举会给用户带来不便,但由于财务限制,无法提供退款,对此深表歉意……”

Moxie正式停运之际,正值全球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之时。

估值20亿,为何走向衰败?

对于破产的原因,Embodied在公告中解释道:

“尽管我们全力以赴寻找新的资金来源,但最终未能完成一轮关键融资。领投方在最后一刻退出,导致公司失去了继续运营的可能性。”

在此之前,Embodied已获得多轮融资,包括2019年英特尔资本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以及2021年初完成的4000万美元B轮融资,当时估值一度达到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

随后,Embodied团队规模扩大了一倍,但据离职员工透露,硬件成本居高不下,每台Moxie的生产成本超过800美元。一年后,Moxie销量未达预期,订阅内容更新频率从“每周”下调至“每月”,用户续费率大幅下降。

2023年,Pirjanian和团队尝试寻求收购,据说潜在买家包括谷歌和乐高。当时的估值仅为此前高峰期的一半左右,但由于技术整合成本过高,谈判最终破裂。此时,Moxie已进入市场三年,Embodied仍未实现盈利。

虽然公司将破产归咎于融资延迟导致运维困难,但从更深层面看,更直接的原因是始终未能找到健康的商业模式。

以主打产品Moxie为例,这款机器人单机成本超过500美元,售价高达800美元(约5800元人民币),这让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复购率不足5%。相比之下,同期热销的编程教育机器人售价仅200美元左右。

高昂的成本源于团队过于理想化的追求,忽视了教育市场的实际需求。从Moxie的设计来看,技术团队致力于打造一个“完美的情感机器人”,例如动态表情系统配备了6个微型伺服电机,大大增加了硬件成本。同时,创始人Paolo Pirjanian拒绝简化产品功能,这不仅提高了成本,还忽略了快速迭代的原则,花了18个月才推出所谓的“完美版Moxie”。

这种极致的产品和技术追求与乔布斯之于苹果、马斯克之于特斯拉的做法如出一辙,他们因此取得了成功。然而,相比手机和电动车,Embodied涉足的领域更为细分,不足以支撑这种追求。

Moxie专注于5到10岁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这部分人群在美国占比不高,且面临同期成熟产品的竞争,陪伴机器人的需求并不紧迫。甚至在后期投入市场后,儿童隐私合规成本都无法覆盖。这些都是难以回避的问题。

或许,长期看不到商业化前景彻底耗尽了投资人的耐心,最终决定放弃这个明星项目。

此时,Embodied在融资过程中的战略失误显现出来。由于Moxie早期的技术优势吸引了大量关注,公司估值过高,迫使后续融资必须维持增长神话,管理层不得不冒险扩张。这也导致公司花费大量资金开拓欧洲市场,但该地区对教育机器人并未表现出预期的热情,最终走向失败。

一声警钟

机器人行业或将迎来洗牌潮

有人说,Embodied的失败体现了学术思维主导产品和商业化的弊端,换句话说,这或许是一个技术派梦想破灭的故事。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国内。今年春晚,宇树科技机器人的一段秧歌舞表演让具身智能赛道达到了高潮。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的具身智能项目融资热潮兴起,估值随之攀升。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投融资交易达27起,总额44.5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的规模。

就在不久前,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的一句“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的言论引发了巨大争议。

不可否认,商业化问题是所有具身智能和机器人行业绕不开的障碍。实际上,在Embodied之前,大洋彼岸的美国已经有过不少失败案例:明星公司Anki、家庭机器人公司Jibo等都在短暂辉煌后迅速陨落。

同时,赛道过热、估值虚高,不少一级市场投资者已经开始警惕泡沫化现象。这是任何充满想象力的赛道都会遇到的情况。

有人选择短期行动,有人坚持长期主义。

目前看来,更多的人选择了长期主义——“人形机器人是一个长期具有潜力的赛道,需要投资人相信行业的未来,共同扶持,才能看到更大的价值。”

正如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所说:“时间拉长,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走出大公司。”

其实稍早之前,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就提醒过,当前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投资人对短期成果的急切期待与技术实现落地所需的较长周期之间的矛盾。人们往往过分关注技术短期内的变化,却低估了其长远的发展潜力。具身智能行业需要耐心,需要有长期投资意愿的资金支持,以推动行业稳健发展。

于是我们看到,具身智能机器人融资仍在继续——星海图接连完成A2、A3轮融资,总金额超3亿元;千寻智能宣布完成5.28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智元机器人获得腾讯领投的新一轮融资;它石智航(TARS)已完成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项前沿科技都需要经过不断的试错和淘汰,最终才能迎来曙光。在这过程中,必然会有如Embodied这样开局良好却草草收场的先驱者,但最终也一定会有伟大的公司脱颖而出。

失败者与成功者在历史长河中同样重要,能否押中后者才是真正的考验。只有当浪潮退去,才能分辨出哪些是被冲上岸的珍珠,哪些只是随波逐流的泡沫。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川蜀无人机
    下一篇

4月4日消息,高盛牵头为Prada提供25亿欧元融资以收购范思哲,回顾范思哲兴衰史,此次收购或开启其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