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重量级的IPO即将登场。
近日,蓝思科技宣布计划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寻求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作为一家在A股上市的企业,蓝思科技当前市值已超过1300亿元,此次赴港IPO标志着这家“果链”龙头企业正式迈向国际化。
总部位于湖南长沙的蓝思科技,由一位杰出的湘籍女性企业家——周群飞创立。出生于1970年的她,凭借对玻璃技术的执着追求,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执掌千亿市值的行业领军人物。
如今,周群飞正带领蓝思科技冲刺港股市场。正值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港股表现强劲,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
湘妹子打造千亿市值
蓝思科技即将登陆港股
“我的创业之路充满艰辛。”周群飞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奋斗经历。
1970年,周群飞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贫寒家庭。为改善生活,她早早辍学投身职场。上世纪90年代初,像许多湖南老乡一样,周群飞南下深圳务工。工作之余,她努力学习技能,并掌握了粤语交流能力。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1990年,当时她所在的一家玻璃厂准备扩建,但因厂长离职导致资金撤出。周群飞主动承担起管理职责,最终说服了投资人继续投资。这次经历让她完成了人生中的首次蜕变。
多年努力后,周群飞决定自主创业。她联合亲友在深圳租下一间农民房,创建了“恒生玻璃表面加工厂”,这便是蓝思科技的雏形。
后来,通过朋友介绍,周群飞涉足手机视窗玻璃制造领域,并逐渐崭露头角。2003年,她正式成立蓝思科技,公司名称取自英语单词“lens”,意为镜片。随着业务发展,蓝思科技逐渐赢得国际市场认可,尤其是在满足摩托罗拉严格质量标准方面表现出色,一举成名。
随后,蓝思科技与苹果达成合作,周群飞着手扩大产能。回到家乡湖南,她向当地政府表达了决心:“湖南人并非不能创造高科技企业,我要证明这一点。”2006年起,蓝思科技在浏阳设厂,两年后实现投产。
苹果首款iPhone问世时,蓝思科技成为其触摸屏玻璃的主要供应商,奠定了公司在高端市场的地位。2015年,蓝思科技在A股创业板上市后,迅速拓展新业务领域。
如今,蓝思科技的产品线涵盖了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电脑、智能汽车以及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材料涉及玻璃、蓝宝石、陶瓷、金属和塑料等多种类型。客户名单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保时捷、宝马、蔚来和理想等知名品牌。2024年前三个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462亿元,同比增长36.7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4亿元,增幅达43.74%。
目前,蓝思科技市值突破1300亿元。在A股上市十周年之际,公司启动“A+H”两地上市计划,进一步深化全球化布局,女掌门周群飞或将再次见证敲钟时刻。
香港迎来大批优质企业
A+H上市热潮席卷而至
近期,一股“A+H”赴港上市浪潮正在形成。
回顾历史,美的集团作为一家在A股上市超过十年的企业,去年9月成功登陆港股,融资金额高达356亿港元,创造了2024年中国企业最大IPO记录,同时也是当年全球第二大新股发行案。目前,美的集团在香港的市值已超过5400亿港元。
另一家物流巨头顺丰也在去年11月完成香港主板上市,成为首家实现“A+H”双平台布局的快递企业,总市值超过1900亿港元。从1993年王卫创立顺丰至今,这家企业在三十年间见证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几年前,顺丰借壳进入A股市场,如今又在香港二次上市,开启了国际化新征程。
最新加入这一潮流的是赤峰黄金,该公司于3月10日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第三只“A+H”黄金股,也是今年第一家实现两地上市的企业,当前市值超过250亿港元。
除了这些已经上市的企业,还有更多大型企业排队等待港交所的审批。其中,市值达1.2万亿元的宁德时代备受关注。去年年底,宁德时代宣布推进全球化战略,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今年2月,其港股上市申请已提交完毕。
这意味着,宁德时代的香港IPO敲钟指日可待,吸引了众多投行竞相争夺,甚至有传闻称部分投行给出极低的承销费用比例,显示出市场的高度热情。
与此同时,另一家市值超2200亿元的知名企业——海天味业也宣布了类似的计划。展望未来,A+H上市的氛围依然浓厚,市值超千亿元的东鹏饮料也公开了进军港股的意向。
据统计,自2025年以来,已有不少A股上市公司宣布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其中包括蓝思科技、东鹏饮料、紫光股份、晶澳科技、三一重工、杰华特、中伟股份、先导智能、南华期货、格林美和和辉光电等。
这些龙头企业选择“A+H”上市的背后,无不体现了全球化布局的战略考量。面对海外市场机遇,通过香港这一国际化平台推进国际化进程已成为越来越多A股上市公司的共同选择。
与此同时,香港证券监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A股企业赴港上市,简化审批程序,降低上市门槛。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指出,目前港交所正在处理超过100家公司的上市申请,其中一大特点是大量内地A股上市公司选择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
她提到,对于这类申请,港交所将采用更高效的审批机制,通常只需一轮问询即可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这表明,大型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的速度正在加快。
中国资产重估
从港股起步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活跃度令人瞩目。DeepSeek的技术创新打破了外界对中国AI技术只能追随美国的传统认知,内外资机构纷纷调整对科技股的投资逻辑。
内地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场,带动恒生指数年初至今涨幅超过20%,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排名第一;恒生科技指数更是上涨超过30%,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科技股股价持续攀升。
在此背景下,华尔街分析师总结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十大科技公司——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和中芯国际,被称为“中国科技十雄”,与美国的“七巨头”形成直接竞争。
相比之下,美股市场却遭遇了大幅回调,大型科技股普遍下跌,特斯拉、苹果、英伟达等组成的“七巨头”曾在短时间内蒸发了5623亿美元的市值,约合人民币超4万亿元。然而,高盛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股市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开端。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透露,今年以来港股的日均成交量已超过2000亿港元。“港股牛市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还有显著的投资回报。例如,蜜雪冰城的IPO认购倍数超过5258倍,总认购金额超过1.8万亿港元,成为新一代港股“冻资王”。自3月3日上市以来,其股价已翻倍,市值突破1500亿港元。
此外,老铺黄金自上市以来涨幅超过13倍,市值接近1100亿港元;泡泡玛特去年重返千亿市值后,今年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最新市值达到1600亿港元。
因此,蜜雪冰城、老铺黄金和泡泡玛特被视为港股三大超级消费股。
市场信心正在恢复。过去,提到港股,人们往往联想到缺乏基石投资者、估值偏低、流动性不足以及解禁后股价下跌等问题。但现在,这种局面正在改变。投资人李刚强观察到,“目前市场状况显示,之前困扰港股的‘四大魔咒’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容易找到基石投资者、解禁后股价稳定、估值逐步回升以及流动性显著改善。”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投资人催促旗下企业尽快赴港上市。今年前两个月,已有41家内地企业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三倍。有投资人表示,从去年底开始,内部积极推动被投企业前往港股上市。
“去年,如果我们投资的企业选择港股上市,我会阻止它;而今年,如果我们投资的企业还没有这样做,我会非常着急。”这样的调侃在一级市场广为流传。
种种迹象表明,港股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正如陈翊庭所说,全球投资者对中国成长故事的关注从未减弱,这一基本面始终存在。
中国资产重估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