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掌门带队,1300亿「蓝思科技」要赴港IPO了

图灵汇官网

又一个重量级的IPO即将登场。

近期消息显示,蓝思科技计划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寻求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作为A股上市企业,蓝思科技当前市值已超1300亿元,此次赴港IPO标志着其全球化布局迈出关键一步。

这家总部位于湖南长沙的企业背后有一位杰出的女性企业家——周群飞。1970年出生的她,从一名普通打工妹起步,靠着对玻璃技术的钻研,最终成长为掌控千亿元市值的“玻璃女王”。

如今,周群飞准备带领蓝思科技在港股敲钟上市。恰逢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港股表现强劲,展现出久违的繁荣景象。

湘妹子打造千亿帝国

即将登陆港股

“我的创业路充满艰辛。”周群飞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奋斗历程。

出生于湖南湘乡贫困家庭的她,年轻时因生活压力早早辍学打工。上世纪90年代初,她随同一批湖南老乡南下深圳,从流水线工人做起。工作之余,她努力学习技能,还掌握了粤语。

转折出现在1990年,当时她所在玻璃厂扩建,但因前任厂长辞职,投资方考虑撤资。周群飞主动请缨接管,并成功说服了投资方。这次经历让她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蜕变。

经过多年努力,她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她召集亲友,在深圳租下一间农民房,创立了“恒生玻璃表面加工厂”,这就是蓝思科技的前身。

后来,她通过朋友接触到手机视窗玻璃领域,逐渐崭露头角。2003年,她正式成立蓝思科技,名字源于英语单词“lens”,意为镜片。由于早期推广效果显著,不少外国客户在网上搜索“lens”时都能找到蓝思科技。随后,蓝思科技凭借出色的技术实力赢得了摩托罗拉的认可,一举成名。

之后,蓝思科技与苹果展开合作,周群飞开始筹备建设新工厂。回到家乡湖南,她对地方政府表示:“湖南人虽然擅长军事和政治,但也能做出高科技企业。我希望证明这一点。”2006年,蓝思科技在浏阳设厂,2009年正式投产。

那时,苹果推出了首款iPhone,而蓝思科技正是其触摸屏玻璃供应商。从此,苹果等大客户的订单撑起了蓝思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2015年,蓝思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后,周群飞团队开始了新的业务拓展。

目前,蓝思科技的产品线覆盖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电脑、智能汽车以及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材料包括玻璃、蓝宝石、陶瓷、金属和塑料等,客户名单中有华为、OPPO、vivo、小米、保时捷、宝马、蔚来、理想等知名品牌。2024年前三个季度,蓝思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36.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4亿元,同比增长43.74%。

当前市值突破1300亿元,蓝思科技正计划“A+H”两地上市,助力全球化战略,周群飞或将再度见证敲钟时刻。

香港成为超级企业的聚集地

放眼望去,一股“A+H”赴港上市热潮正在兴起。

创投圈不会忘记这一壮观场景——上市超过十年的美的集团于去年9月成功登陆港股,融资金额高达356亿港元,创下2024年中国企业最大IPO记录,也是全球去年第二大新股融资案例。目前,美的港股市值已超过5400亿港元。

再看顺丰,这家物流巨头也在去年11月登陆香港主板,成为首家“A+H”双上市的快递企业,目前总市值接近1900亿港元。从1993年王卫创立顺丰至今,这家企业见证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伴随中国经济腾飞。几年前,顺丰通过借壳方式进入深交所,如今在香港二次上市,开启了国际化征程。

最新加入这一行列的是赤峰黄金,它在3月10日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全国第三只“A+H”黄金股,也是今年首家“A+H”公司,市值超过250亿港元。

更多大型企业正在排队等候港交所的大门打开。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宁德时代,这家市值1.2万亿元的企业去年底宣布推进全球化布局,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不久后,它便提交了上市申请文件。

这意味着,宁德时代的香港敲钟指日可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投行竞相争夺,甚至传出有投行愿意以极低费率参与承销。

几乎在同一时间,市值超过2200亿元的海天味业也宣布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到了2025年,A+H上市氛围依旧活跃,市值超1000亿元的东鹏饮料也透露了进军港股的计划。

排队名单不断延长。据统计,自2025年以来,多家A股上市公司陆续公告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除了蓝思科技、东鹏饮料外,还包括紫光股份、晶澳科技、三一重工、杰华特、中伟股份、先导智能、南华期货、格林美、和辉光电等。

这些龙头企业选择“A+H”上市的背后,无一例外都指向了全球化目标。随着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步伐加快,借助香港平台进一步推动国际化进程已成为越来越多A股公司的首选。

与此同时,香港监管部门也在积极推动A股企业赴港上市,简化审批流程,降低“A+H”上市门槛。“我们正在处理超过100家公司的上市申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已经在内地A股上市的企业选择在香港二次上市。”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指出。

她提到,对于这些A股企业赴港上市,审批流程将进一步提速,通常只需一轮问询即可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这意味着大型A股企业赴港IPO的速度正在加快。

中国资产重估

从香港开始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的热度令人印象深刻——深海探索者DeepSeek刷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叙事逻辑,打破了外界对中国科技只能追随美国的刻板印象,境内外资金纷纷调整对科技股的投资策略。

南下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强势复苏,恒生指数年初至今涨幅超过20%,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排名第一;恒生科技指数更是上涨超过30%,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科技公司股价持续攀升。

在此背景下,华尔街分析师总结出代表中国科技实力的十大领军企业——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京东、网易、百度、吉利和中芯国际,被称为“中国科技十雄”,直接对标美国的“七大巨头”。

另一边,美股市场却陷入低迷,大型科技股普遍下跌,特斯拉、苹果、英伟达等组成的“七大巨头”曾单日蒸发5623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超过4万亿元,“跌出了经济衰退的感觉”。相较之下,高盛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股市正迎来历史最佳开局。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3月9日表示,今年以来港股日均成交额超过2000亿港元。“港股牛市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赚钱效应让人印象深刻。

蜜雪冰城在港股的表现尤其亮眼,融资认购倍数超过5258倍,认购金额超过1.8万亿港元,成为新一代港股“冻资王”。3月3日上市后,股价一路飙升,市值已超1500亿港元;

老铺黄金自上市以来涨幅超过13倍,市值突破1100亿港元;

泡泡玛特去年重返千亿市值,今年的上涨势头仍在延续,最新市值达到1600亿港元。

因此,蜜雪冰城、老铺黄金、泡泡玛特被投资者视为港股三大超级消费品牌。

投资者的信心正在恢复。过去提起港股,人们常联想到缺乏基石投资人、估值偏低、流动性差、解禁后股价下跌等问题。但如今情况有所改善,投资人李刚强观察到,“目前市场呈现出‘基石易寻、解禁不跌、估值回升、流动性增强’的新常态。”

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催促被投企业尽快赴港IPO的一幕。今年前两个月,已有41家内地企业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两倍以上。投资人透露,从去年底开始,内部积极推动被投项目赴港上市。

“去年,如果我们的投资企业选择去港股上市,我会阻止他们。今年,如果我们投资的企业不去港股上市,我会让他们放弃这个机会。”这样的调侃在一级市场广为流传。

种种迹象表明,港股将迎来一个好年头。正如陈翊庭所说,全球投资者再次聚焦于中国的成长故事,这一根本动力并未改变。

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帷幕。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曹小菲
    下一篇

截至本周五下午,本周(3月8日-3月14日)LP动态共23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