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数十亿并购黄了:汇顶科技终止收购云英谷

图灵汇官网

近期,上市公司汇顶科技宣布终止对云英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的收购计划。这件事要追溯到三个月前,汇顶科技为了扩展商业版图,宣布计划收购云英谷。然而,经过三个月的准备,双方最终决定放弃此次交易,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就交易价格等商业条款达成一致。

这样的情况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中的真实状况——有的企业希望通过并购退出,而有些企业则在等待IPO。无论如何,退出依然是关键目标。

云英谷背后的故事,始于一位海归博士的创业梦想。2012年,顾晶从哈佛大学毕业,看到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机遇,回国创立了云英谷。这家公司专注于半导体显示芯片的设计。

成立一年后,云英谷推出了第一款图像算法集成电路,随后开始向客户提供图像算法知识产权。2016年,云英谷的显示技术被应用于夏普的旗舰手机屏幕上,分辨率达到了4K。自那以后,公司迅速发展,推出了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和Micro OLED硅基显示驱动背板芯片,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VR/AR设备。

云英谷很快就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公司在成立半年内就获得了天使轮融资,并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完成了多次融资。2024年9月,云英谷完成了最新的F轮融资,拥有超过10亿元的资金储备以应对快速增长的需求。

在此期间,云英谷还试图通过IPO退出。2023年初,证监会披露了中金公司关于云英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备案报告。然而,由于IPO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云英谷未能成功IPO。

直到2024年11月,汇顶科技宣布计划收购云英谷100%的股权。汇顶科技是一家成立于2002年的公司,早期以触控芯片起家,曾是安卓阵营中最广泛使用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提供商。不过,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变化,该公司在2022年出现了亏损,目前市值约为360亿元。

汇顶科技表示,此次收购是为了拓宽技术和产品布局,提升竞争力,扩大业务规模,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根据公告,汇顶科技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云英谷。

然而,最终交易未能达成。经过近三个月的审计和评估,汇顶科技宣布终止收购,原因是双方未能就交易价格等商业条款达成一致。这表明,要满足众多股东的不同利益需求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后几轮融资中加入的投资方可能难以接受较低的投资回报。

这次并购失败再次突显了定价问题的重要性。在IPO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许多创始人选择主动降价,寻求并购机会。然而,并购过程中的定价难题始终存在。正如晨壹投资所指出的,不同的投资人背景和诉求使得交易变得复杂。

卖还是不卖,成了创业者面临的两难选择。据统计,近年来A股并购交易中有超过一半的交易金额低于5亿元,这反映出并购价格在下降,很难达成三方共赢的局面。

例如,永安行曾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联适导航65%的股权,但三个月后宣布终止,原因是交易各方在估值上未能达成一致。同样,禾多科技也曾尝试与广汽并购,但由于估值差距,最终未能成功。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失败的并购案例,如永泰能源终止购买天悦煤业股权、高新发展终止收购华鲲振宇、莫高股份终止收购皓天科技等,失败的原因几乎都与价格有关。

并购市场的完善仍需时间,定价是关键。创投大佬靳海涛提醒,估值需要灵活处理,不能仅仅依赖市盈率标准。证监会发布的相关文件也鼓励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来协商确定交易价格。

尽管并购之路充满挑战,市场上已有一些探索。例如,科创板上市公司思瑞浦收购创芯微一案中,采用了差异化作价和评估值的方案,以平衡各方利益。

与此同时,一级市场的退出难题依然存在。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85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近60%。VC/PE通过IPO退出的难度也在增加,同期全市场共有723个IPO,同比下降51.3%。

在IPO阶段性收缩和基金集中退出期的影响下,投资机构不得不寻找更多元化的退出方式,包括IPO、并购、S基金交易和股权转让等。回购诉讼也成为一种选择。

此外,今年港股迎来了多个备受关注的IPO,掀起了赴港上市潮。蜜雪冰城的上市前公开发售环节更是获得了超5258倍的认购,创下港股史上最大规模的认购纪录。

本土创投大佬们也在讨论“IPO开闸”的传闻。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预测,2025年A股IPO活动有望趋于稳定,逐步实现发行节奏的常态化。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2月27日,证监会公告显示,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IPO注册获正式批复,成为2025年科创板第一家注册通过的企业,这一消息令人振奋。

对于云英谷而言,此次并购失败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IPO开闸的脚步似乎越来越近了。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在前线
    下一篇

截至本周五下午,本周(3月1日-3月7日)LP动态共27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