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招商引资工作迎来了开门红。
2月5日,丰田中国宣布,已与上海市政府就促进中国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合作事项达成共识。丰田决定在上海金山区成立一家专门负责LEXUS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和生产的公司。这意味着国产雷克萨斯即将问世。
雷克萨斯这个品牌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并不陌生。它最初是丰田为了抢占美国豪华车市场而推出的高端品牌。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雷克萨斯迅速占领市场。在最辉煌的时期,雷克萨斯在华年销量曾超过20万辆。然而,直到最近,雷克萨斯一直是以全进口的形式销售,直至此次与上海的合作。
现在,雷克萨斯的工厂将落户在金山区,紧邻特斯拉超级工厂。
重要招商
国产雷克萨斯落户上海
此前,丰田在国内通过与一汽、广汽集团的合资合作,旗下的雷克萨斯品牌一直采用进口销售方式。但如今,丰田将成为继特斯拉之后第二家在中国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
据公告披露,新公司将依托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的先进产业链、物流网络、人才体系和市场规模,研发LEXUS雷克萨斯品牌的纯电动车型,预计于2027年投产。
实际上,这一合作早有迹象。去年底就有报道称,丰田计划在上海建立一个新的电动汽车生产工厂,主要生产雷克萨斯品牌车型。当时,雷克萨斯中国方面表示不予置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丰田中国宣布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李晖晋升为丰田中国总经理。这是丰田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由非日本籍担任总经理,也是首位华人总经理。
目前,丰田与上海的合作正式公布。据悉,合作将从上海辐射到长三角地区及其更广泛的区域,涵盖物流网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氢能、智能自动驾驶、电池回收再利用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旨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中和示范项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公司选址位于金山区。去年11月,金山区政府网站曾公示一份文件,对金山工业区某地块的规划进行了调整,计划引入新能源汽车及尖端电池产业项目。
位于上海西南部的金山区,面向杭州湾,处于长三角经济圈的地理中心。尽管金山区并非上海传统的汽车工业基地,但其在氢能源供应和新材料产业方面的优势,与丰田此次强调的“氢能”方向不谋而合。
未来能否复制特斯拉超级工厂的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
为何选择上海?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雷克萨斯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雷克萨斯是丰田旗下的畅销豪华品牌。1983年,为了应对市场变化,丰田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豪华车品牌,以争夺美国豪车市场,并最终确定使用“LEXUS”作为品牌名称。1989年,雷克萨斯首款车型LS 400在美国上市,迅速占领了美国豪车市场。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0年,雷克萨斯连续11年成为美国销量第一的豪车品牌。
雷克萨斯曾与本田旗下的讴歌、日产旗下的英菲尼迪,并称为日系豪车“三巨头”。上世纪90年代,雷克萨斯以“凌志”之名进入中国市场,通过平行进口等非官方渠道,率先在珠三角地区形成规模,至今雷克萨斯在广东地区的销量仍稳居全国前列。
2004年,雷克萨斯开始在国内布局官方授权的销售渠道,以进口车的方式进行销售。巅峰时期,几乎所有的热销车型都需要加价销售。然而,此后几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一直在20万辆以下徘徊。2024年,雷克萨斯累计在华销量超过18万辆,同比仅微增0.3%,显示出增长乏力的趋势。
这背后的原因是国产高端电动车品牌的崛起。相比之下,雷克萨斯在电动化领域进展较慢。目前,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汽车共有12款,其中纯电车型仅有雷克萨斯RZ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则有RX 450h+以及NX 400h+两款。
在此背景下,雷克萨斯成为丰田电动化转型的“先锋军”。根据规划,到2035年,雷克萨斯将在欧洲、北美和中国实现纯电动销量100%的覆盖。
那么,为什么选择落户上海?
作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上海在传统汽车制造业时期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带动了一系列成熟的产业配套。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上海凭借上汽集团和特斯拉等整车企业,已经聚集了博世等上千家零部件企业,形成了完整的电动化供应链,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同时,上海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核心位置,一家新能源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内解决所需的所有配套零部件供应,产业集群的优势十分明显。此外,丰富的国际化汽车产业人才储备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许多外资企业在这里扎根。前不久,雷诺也在上海组建了一个约150人的研发中心,专门开发供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
据了解,上海将加快打造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汽车产业是其中之一。上海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年初即引入重大项目,标志着上海2025年产业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
开工第一件事,招商
城市间的产业竞争
这一幕不禁让人回想起当年上海引进特斯拉的情景。
2018年,中国宣布取消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外资投资限制,随后上海立即行动,向特斯拉伸出橄榄枝。当时,特斯拉正面临困境,Model 3产能迟迟未能达标,负面新闻频出。然而,考虑到特斯拉将带来的产业效应,上海果断抓住机会,引入特斯拉,并提供了土地支持和百亿低息贷款。
最终,特斯拉落户上海临港,成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整车制造企业。2018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取得土地、当年获取施工许可证”的记录;2019年更是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展现了上海高效的招商速度。
2024年,上海超级工厂已经下线了第300万辆整车,向海外市场出口了第100万辆车,全年交付量超过了91.6万辆,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以上。
龙头企业的到来带来了显著的产业聚集效应。据统计,该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过95%,在华签约的本土一级供应商超过400家,带动临港及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电池、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内饰、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
时至今日,特斯拉被视为上海教科书式的招商案例,吸引了更多产业链企业前来。2月11日,特斯拉将在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举行投产仪式,并在今年第一季度开始产能爬坡。同样在临港,这里的“风-光-氢-电-制-储-用”完备产业链将推动上海快速形成储能产业的发展和集聚。
事实上,这是各城市产业培育与发展的一条常见路径:通过引进标杆企业,带动当地产业链、供应链、人才等各个环节的发展;通过多年的培育,形成坚实的产业基础,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自发聚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仅带动当地税收与就业,还能从中裂变出多个万亿级产业。
当前,各地面临的招商引资压力愈发紧迫。随着全国范围内的招商浪潮来袭,各地都在竞相争夺项目,竞争异常激烈,甚至出现了招商内卷现象。一个地方的产业格局,决定了其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命运。特别是在产业迅速转型升级的当下,更需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弯道超车机会。
2月5日,上海召开了“新春第一会”。新的一年里,城市之间的产业竞争再次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