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掀起融资风暴

图灵汇官网

具身智能正在引发广泛关注。

在蛇年春晚期间,宇树科技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身穿东北特色的花棉袄,表演了扭秧歌和转手绢的动作,与人类共舞的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展示了具身智能的魅力,也将这一技术再次推向公众视野。

黄仁勋曾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重要趋势将是“具身智能”。马斯克则认为,人形机器人的普及程度可能会超过汽车十倍。所谓具身智能,指的是具备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能力的智能系统或机器,而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佳平台。据花旗银行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预计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6.48亿台。

具身智能的融资热潮

近年来,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热度持续上升。据统计,近一年来该领域已有超过50起融资案例。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明星企业。其中,以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团队表现尤为出色,业内甚至有“北清华,南交大”的说法。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傅利叶智能。该公司宣布完成了总额近8亿元的E轮融资,由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共同参与。傅利叶已经推出了GR-1和GR-2两款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导览咨询、学术研究、医疗康复等多个领域。公司创始人、CEO兼董事长顾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于2015年创立傅利叶,并在2019年开始通用人形机器人的项目。经过四年的努力,傅利叶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双足通用人形机器人量产的企业。

另一家企业穹彻智能在2024年12月获得了数亿元Pre-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其他老股东也积极参与。穹彻智能的核心技术在于具身大脑系统,其背后的两位创始人王世全和卢策吾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卢策吾还曾师从李飞飞,这位被誉为“AI教母”的学者,在斯坦福大学主导人工智能学科研究,她的学生已成为全球AI界的中坚力量。

此外,银河通用也在2024年宣布完成了5亿元的战略融资。这家公司的掌舵者是一位年轻的教授王鹤,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拥有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并在北大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担任助理教授。银河通用最为人所知的是推出了第一代具身大模型机器人Galbot G1。

加速进化、钛虎机器人、千寻智能、月泉仿生以及千觉机器人等企业也在不断获得投资者的关注。它们分别专注于双足机器人、高性能轻量化一体化关节、AI+机器人全栈技术、人形机器人本体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以及多模态触觉感知传感器的技术开发。

更值得一提的是,逐际动力、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等明星项目也相继获得了融资。逐际动力完成A+轮融资,吸引了南山战新投、高捷资本和纳爱斯投资等机构的投资。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获得了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美团龙珠、中关村科学城等的支持。智元机器人也获得了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通动力、慕华科创、蓝驰创投和中科创星。

城市间的产业竞争

随着具身智能领域的火热,各大城市纷纷出台政策,设立基金,争夺这一新兴产业的高地。

北京率先发力。2024年初,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规模达到100亿元,主要投资方向包括机器人本体、产业链零部件和创新应用领域。

上海也不甘落后。2024年12月,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首批生态合作伙伴签约,发布了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在此之前,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已经设立了890.03亿元的资金池,主要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领域。

深圳紧随其后。2024年4月,深圳宝安区发布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子基金管理机构招募公告,其中特别强调了智能机器人(尤其是具身机器人)的投入。早些时候,深圳“20+8”产业集群升级2.0版本对机器人产业进行了调整,将智能机器人集群调整为机器人集群,并新增智能机器人产业到未来产业中。

广州也积极布局。2023年9月,广州两大母基金运作的首批合作项目签约,其中规模达1500亿的广州产业母基金明确提到了智能装备与机器人领域。

此外,安徽、河北等省份也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安徽省发布了人工智能主题基金子基金管理机构招募公告,明确子基金主要投资领域包含智能机器人;河北省也发起了20亿的机器人产业基金,征集子基金管理机构及储备项目。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一场具身智能产业的竞争正在激烈进行中。

与此同时,一系列产业政策陆续出台。早在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将初步建立,关键技术如“大脑、小脑、肢体”等将取得突破。在此基础上,各地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致力于打造完整的产业集群。

最新消息来自北京。2025年1月,《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提出到2027年,原始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具身大小脑系统、整机控制芯片和全身运动控制能力等方面将实现重大突破,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高效、规模化应用。

稍早前,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了《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指出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应用大模型技术的智能硬件产品研发推广。上海徐汇区也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试行)》,这是上海首个区级层面的具身智能产业支持政策。

重庆、成都、杭州等地也在积极跟进。

尽管如此,目前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要使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各种动作和行为,并通过精确的全身运动控制和泛化操作,除了成熟的机器人本体外,还需要真正具备通用泛化能力的机器人具身大模型来驱动,这仍然是一个世界级的挑战。因此,要实现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燕赵晚报
    下一篇

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包括1支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和N支市场化产业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