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失败,深圳尚阳通要卖身了

图灵汇官网

IPO失利后,一家创业公司决定出售自身。

12月11日,湖南友谊阿波罗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友阿股份)发布公告称,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深圳尚阳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这是一次典型的跨界并购案例。交易双方分别是友阿股份,一家在长沙乃至湖南地区规模较大的百货零售企业;以及尚阳通,一家专注于高端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研发设计的公司。尚阳通背后的领导者是蒋容,一位在半导体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女性企业家。公司在经历科创板上市失败后,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上市梦想。

目前,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前A股市场中频繁的并购活动。

跨界并购的诞生

更多的交易细节曝光:

根据公告,此次交易将分为两部分进行:一是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二是募集配套资金。第一部分涉及友阿股份及37名其他交易方,包括蒋容、姜峰、肖胜安等人。后者将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值得注意的是,友阿股份近期的收购方案从原定的收购目标公司82.37%的股份调整为100%的股份。

尚阳通作为一家专注于高端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研发设计的企业,致力于工业级和车规级先进功率器件芯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友阿股份成立于2004年,由湖南省商业龙头企业湖南友谊阿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设立,旗下拥有“友谊”、“阿波罗”、“友阿春天”、“友阿奥特莱斯”、“友阿电器”等多个知名品牌,业务范围不仅限于传统百货零售,还涉足直播电商和股权投资等领域。

友阿股份在公告中坦言,近年来由于消费习惯的变化以及电商、即时零售等新兴业态的冲击,公司的传统实体经营模式面临更大竞争压力,主营业务业绩承压。而此次并购完成后,友阿股份将实现战略转型,进军功率半导体领域,开辟新的增长曲线,加快向高质量生产力转型的步伐,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增强其持续盈利能力。

从零售业到半导体芯片领域,友阿股份正通过跨界并购寻找新的增长机会。今年,证监会发布的“并购六条”政策,为A股市场的跨界并购打开了大门。对于急于转型的传统企业而言,跨界并购科创企业能够为其建立第二增长曲线,推动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一位知名创投人士提到,当前并购市场的一大特点就是“支持跨界并购”。如果并购对象必须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高度契合,那么企业将难以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

IPO失利后的选择

尚阳通的幕后领袖是蒋容,一位在半导体行业有着丰富经验的女性企业家。她于1972年出生,27岁时前往深圳,投身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早期,她在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美国安富立公司担任市场经理,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技能。随后,她加入上海BCD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逐步成长为大中国区销售总监,负责国内业务。然而,BCD半导体在赴美上市后不久便被全资并购,令蒋容深感遗憾。

2014年,随着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蒋容决定自主创业,与联合创始人林少安共同创立了深圳尚阳通科技有限公司。尚阳通的目标是成为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功率器件技术的IC设计公司,立志创建一个具有技术含量的半导体品牌。公司成立之初便获得了众多投资机构的支持,经历了多次融资,包括同创伟业、鼎青投资、创维集团、石溪资本、华达微电子、国方创新、基石资本、联新资本、中车资本、深圳聚合资本、尚颀资本、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汽集团、山东高速、北京国谦投资等多家机构。

随着融资的推进,尚阳通的估值不断攀升。2022年10月,公司在Pre-IPO轮融资中,投后估值超过50亿元。同时,尚阳通的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发电、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积极寻求上市。2023年5月,尚阳通向科创板提交了IPO申请,预计发行估值超过68亿元。然而,独立IPO之路未能成功。2024年7月3日,上交所终止了尚阳通的科创板IPO审核。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尚阳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7亿元、3.92亿元和7.3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11.13万元、4861.43万元和1.39亿元。但从2023年开始,公司业绩出现下滑,外部竞争环境也日益激烈。尽管如此,蒋容依然充满信心:“集成电路行业没有捷径可走,我们的核心团队在半导体领域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经验,已经为可能遇到的挑战做好了准备。”

最终,尚阳通选择通过并购实现上市,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对于背后的投资方而言,这也是一种体面的退出方式。

体面退出

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出售自身。

最近在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信宸资本管理合伙人信跃升提到,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70%的企业都在考虑出售。他认为,未来一两年内,并购市场将迎来转折点,大量交易将随之而来。中国创始人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今年以来,不少企业不再执着于IPO,而是转向并购。例如,指纹芯片巨头汇顶科技宣布收购云英谷的控制权,后者是一家由清华学霸顾晶创立的企业,此前已历经多轮融资,也曾尝试IPO。但如今,云英谷选择卖身。同样,港股上市公司嘉和生物宣布与亿腾医药通过合并方式收购后者,借此缓解现金流困境,并继续前端研发。而亿腾医药则借此实现了上市梦想。

“对于IPO失败的企业来说,通过并购实现上市往往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一位投行人士分析道。在上市公司看来,IPO失败的企业通常是优质的资产,并购后可以迅速提升质量,因此在谈判中更具优势。此外,趁着卖方有强烈出售意愿时谈妥价格,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对于VC/PE而言,当前IPO通道收紧,并购成为一种有效的退出途径。例如,字节跳动近期收购了耳机品牌Oladanc,其创始人李浩乾加入了字节跳动。2023年曾投资Oladanc的蓝驰创投、黑蚁资本和蜂巧资本等机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了退出,这无疑是一个理想的结局。

通过出售公司,企业可以选择体面地退出市场。一位券商投行委负责人表示:“适合继续IPO的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扩大规模,更快满足IPO标准;而对于独立申请IPO不确定性较高的企业,直接卖给上市公司或其他买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放眼望去,并购交易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过程。买卖双方对于估值预期的差异以及价格形成机制的顺利达成,都是当前并购市场亟需解决的问题。

正如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前海母基金首席执行事务合伙人靳海涛所说:“估值需要灵活处理,不能单纯依据市盈率来衡量,否则会导致许多本可以成功的并购案无法实施。”只有平衡各方利益,才能达成完美的交易。

并购作为振兴创投业的重要工具,正逐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王珺
    下一篇

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周五下午,本周(12月7日-12月13日)LP动态共2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