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忙VC中科创星:投出超70笔

图灵汇官网

“今年不少投资机构的同行都比较悲观,但我们反而更加积极地投资。”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坚定地说。

当前一级市场面临周期性调整,许多企业家和投资者感到焦虑。然而,市场总有乐观主义者,中科创星就是其中之一。在过去的一年里,这家专注于硬科技的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项目的数量不减反增,至今已投出超过70个项目。

回顾2013年,米磊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从事产业化工作期间,联合发起了中科创星,致力于早期硬科技投资。当时,移动互联网正处于巅峰时期,硬科技投资在国内尚属冷门领域。经过十一年的努力,中科创星已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超过110亿元,投资超过490家企业,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硬科技生态系统。

逆势投资超70个项目

“繁忙”是米磊今年最大的感受。中科创星近期的募资活动十分频繁,去年9月,中科创星的北京三期基金首期募集规模达到33.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三期基金的LP阵容包括国家级母基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市场化资本以及保险公司。这种多元化的LP构成不仅体现了中科创星募资团队的成果,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米磊指出,不同类型的LP有不同的关注点。国资LP更注重新兴产业,重视GP在前沿赛道的布局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而市场化LP则更关注GP的募资和退出能力。眼下IPO退出较为缓慢,如何实现DPI(分红收益率)成为关键问题。

中科创星一直倡导政府引导基金应该更加合理地设置返投要求,以避免GP过度变成招商机构,影响科技创新生态的发展。“希望能多设立国家级母基金,这将减轻地方政府的返投压力,让GP能更多地专注于优质项目的发掘。”

2024年以来,中科创星已经投资超过70家硬科技企业,总投资额超过18亿元,主要集中在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投资项目数量显著增加。

米磊认为,除了顺利的募资,中科创星的投资策略还在于把握风险投资的周期性。历史上,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两三年,基金回报通常较低;而在危机结束后,基金业绩往往会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回暖。在当前一级市场的低活跃周期,中科创星反而感觉比较舒适。米磊表示,当前估值水平下降,使得投资更加从容,逆市投资的机会更多。

具身智能赛道的崛起

眼下,具身智能赛道迎来了爆发期,智元机器人是其中的佼佼者,背后也有中科创星的身影。米磊介绍,中科创星合伙人袁博早年曾在华为任职,对“稚晖君”彭志辉及其创业项目有所了解。接触后,中科创星很快决定投资智元机器人,分别在去年底和今年9月进行了投资。

尽管创投圈对具身智能存在争议,但米磊认为,新技术在初期阶段,人们对它的看法往往具有两面性:有人看到巨大的未来潜力,有人则看到短期内的挑战。

IPO市场收缩,早期投资的优势凸显

近年来,IPO市场逐渐收缩,前三季度中企境内外上市数量同比大幅下降。中科创星作为一家早期投资机构,投早投小的优势此时显得尤为重要。不必过于依赖IPO退出,可以通过老股转让、S份额转让以及并购等方式实现退出。

米磊认为,IPO放缓相当于“高考”变得更严格,独立IPO的概率变小,而并购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渠道。“并购圈正迎来新的繁荣,我相信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11年的成长之路

中科创星始终紧跟中国一线的产业方向。从2013年布局光子技术,到2014年投资半导体,再到2015年投资商业航天,2016年投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以及近两年投资eVTOL和具身智能,中科创星的投资版图几乎涵盖了十余年中国硬科技发展的全貌。

米磊认为,早期投资的关键在于抓住未来趋势。所有技术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科学家多年的研究成果。中科创星的基因决定了它能提前介入,助力技术转化。目前,中科创星投资的490多家硬科技企业中,科学家创业项目超过200家,其中中国科学院项目占比超过1/4。在项目的第一轮和第二轮融资时进行投资的比例超过80%。

投后赋能的重要性

投后赋能是中科创星的一大特色,占其整体实力的50%以上。中科创星构建了“软服务”+“硬服务”相结合的投后服务体系,帮助被投企业提升竞争力。例如,唐晶量子在中科创星的支持下,仅用5个月就完成了MOCVD产线的建立并产出样品,解决了国产VCSEL外延片高度依赖进口的问题。

今年,中科创星重点加强了产业资源对接服务,帮助被投企业与大型上市公司合作,获取订单。米磊设想,中科创星希望成为兼具财务VC和CVC能力的机构,既具备精准判断项目增值潜力的能力,又能通过投后服务对被投企业提供产业赋能。

中国如何赢得科技竞赛

米磊认为,投资行业本身就是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在市场的大洗牌中,适者生存是永恒的真理。中国当前的新方向是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就是硬科技,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投资主题。他预计这一周期将持续二三十年。

米磊强调,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仍需解决几个矛盾:金融资本追求确定性与科技创新追求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科技创新的长周期与金融的短线属性之间的矛盾;科技创新早期融资需要的“小体量”资金与中国的“大体量”金融供给模式之间的矛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米磊提出加快打造低成本的快速融资渠道,即科技金融的“郑国渠”体系。该体系旨在通过银行、保险、国家大基金等资金的主动脉作用,做大国家级母基金,确保耐心资本的供给。国家级母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筛选出一流的硬科技投资机构,做强市场化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硬科技投资机构则将金融血液输送到早期的硬科技创新企业中,服务科技创新,助力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米磊以秦朝统一六国为例,解释了郑国渠的重要性。郑国渠将洪水精准滴灌到农田,变害为宝,使农业产量翻倍,生产力大幅提升,从而增强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实力。

“风险投资如今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作为从业者,我们需要真正扛起硬科技的大旗。”米磊说。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下一篇

股权穿透显示,青岛财通集团由青岛市财政局直接控股,持股比例为100%。青岛国信集团、青岛城投集团、青岛海发集团、青岛国投均由青岛市国资委直接控股,持股比例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