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科创母基金宣布超额完成首关目标,募集资金达到5亿元,并正式成立。该基金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完成第二轮融资,最终实现首期总规模达到10亿元的目标。
与此同时,复旦科创投资基金也正式启动,基金计划规模同样为10亿元。该基金将专注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及未来产业等领域,重点支持国家“卡脖子”技术突破和科技前沿领域的转化项目,优先支持复旦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校友创新创业项目。
复旦科创母基金的成立标志着复旦大学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复旦科创母基金董事长孙彭军表示,该基金的核心使命是促进复旦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提升科研效率和质量。
目前,复旦科创母基金已经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基金管理团队,实现了高效的运营。与此同时,卿云投资也在2024年9月完成了中国基金业协会的管理人登记。
孙彭军透露,复旦科创母基金将重点配置四类基金管理人:高校/研究院所设立的基金、与投资方向相符的高水平孵化器设立的基金、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市场化知名投资机构。这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科技创新项目中。
今年12月3日,复旦科创母基金正式宣告成立,并超额完成了5亿元的首关目标。首期基金的合作子基金包括联想创投、上海国投未来公司、粤科母基金、中科创星、光速光合、礼来亚洲、新微资本、复健资本等。
复旦还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以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例如,F-LAB项目首期班授旗仪式、科创联盟及大赛均宣告启动。F-LAB项目是一个由复旦大学发起的科创赋能公益项目,旨在成为复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资源整合的平台。
孙彭军表示:“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推动个别项目的发展,而是带动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实现从点到面的扩展。”他希望复旦科创母基金能够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内培养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创企业和企业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创投基金涌现出来。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启动了“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交大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香港科技大学也宣布成立了“紅鸟创新创业基金”,计划规模为20亿港元,专门服务于港科大师生的科技成果转化。
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的浪潮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借助创投的力量对于实现技术落地至关重要。复旦科创母基金和其他高校基金的成立正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