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新探索:30亿新基金首关

图灵汇官网

高瓴旗下新一期的保护型策略基金近期完成了首轮融资,整体规模控制在30亿元以内。该基金将重点投资科技、制造业升级、消费以及生物医疗等领域,这些都是高瓴长期关注的核心方向。

追溯历史,高瓴在2020年首次设立保护型策略基金,首期规模约为20至25亿元。由于基金主要投资于成熟度高、防御性强、现金流稳定的优质企业,因此两期基金均获得了LP群体的积极反馈。

目前,一级市场面临着募资难题,如何找到新的募资途径成为各方共同面临的挑战。

高瓴推出的保护型策略基金,首轮融资进展顺利。这种基金的投资策略包括严格筛选投资标的、根据不同风险进行定价、设计灵活且安全的交易结构以及控制投资期限,从而实现更稳健的风险管理和更可预期的回报。

据了解,高瓴在2020年就推出了首期保护型策略基金。最近,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在其网站上发布的公告显示,富阳区效益类产业引导基金计划投资4支子基金,其中包括富阳高瓴保护型策略基金。该基金规模较大,富阳区政府引导基金将出资6亿元。

当时,富阳区政府相关人士表示,该区引导基金分为政策类项目和效益类项目两大类。政策类项目主要面向区内项目,优先支持招商引资;而效益类项目则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择优投向区内外发展前景良好、盈利能力强的项目。

这表明,即使在同一LP群体中,资金端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相比于单纯的招引落地,效益类产业引导基金更注重投资回报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为此,GP需要采取多样化策略来满足不同LP的需求。

目前,该保护型策略基金已完成首轮融资,出资方不仅包括地方政府和大型保险公司,还包括一些链主企业和企业家。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创投十七条”明确提出,要丰富创业投资基金的产品类型,鼓励推出更多股债混合型创业投资基金,以更好地匹配长期资金配置特点和风险偏好。高瓴的新基金正是对这一方向的积极响应。

回顾过去两年,高瓴推出了一系列规模匹配、方向明确的行业基金,例如40亿元规模的碳中和基金和35亿元规模的高麓工业物流基金,以及其他专注于硬科技和医疗行业的基金。这些举措使得高瓴在人民币募资方面的方法更加多样化。

当前,一级市场氛围较为冷清,与投资和退出相比,募资端的情况仍然严峻。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新募集基金数量和募资规模均呈现紧缩趋势。前三季度共有2777只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数量同比下降49.2%;募资规模为10142.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0%。其中,人民币基金数量降幅接近五成,外币基金仍然处于低位,募资规模同比降幅超过80%。

一级市场正在经历重塑,LP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普遍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并对GP提出了更高的筛选标准。今年以来,关于VC/PE募集大额基金的消息并不多见。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相比于传统的VC/PE大盲池基金,规模适配、灵活可控且具有创新属性的基金产品更容易吸引LP的关注。这种变化逐渐成为新的趋势。清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关注国企存量资产和市场化债转股、新基建等领域的政策性基金设立节奏稳定。

据统计,新募集金额在50亿元及以上的30只大额基金合计募资规模达到2482.92亿元人民币,占市场募资总规模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8个百分点,单只基金的平均募集金额达到3.65亿元,同比上升45.8%。

LP的需求变化促使GP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不同的LP需求为基础创新自己的基金产品。此次高瓴推出的保护型策略基金,正是为了给LP提供一种风险控制更稳健且投资回报更具预期性的资产配置方式。

目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科技自强自立和产业链自主可控需要大量创新资本的支持,这也对参与其中的创业投资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投资方向、资金来源,还是产业选择和资产配置,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行业正加速进入存量出清、优胜劣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尤其当GP与LP沟通时,能够主动提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能力,打造多样化和创新的产品矩阵,无疑能够更好地满足LP的需求,从而持续募集新的基金,形成一个健康的循环。

毕竟,GP生存的根本在于以LP的需求为首要考虑。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赵龙
    下一篇

近日,意大利潮牌集团NGG正式申请了第11章破产保护程序。至此,这个曾经的潮牌帝国,终究熬不过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