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轮大型融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日,东方盛虹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简称“国望高科”)计划引入农银投资和中银资产,共增资15亿元。按照该增资方案,国望高科的投后估值预计将达到约120亿元人民币。
鲜为人知的国望高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一切要从其创始人缪汉根说起。他是盛虹集团的创始人,自1992年起带领这家位于苏州的村办企业成长为国内化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并孵化出国望高科。
此次,国望高科吸引了四大国有银行的注资,包括农银投资、中银资产、工银投资和建信投资,这反映了AIC基金对创业投资市场的浓厚兴趣。
根据东方盛虹的公告,农银投资和中银资产分别以现金方式增资10亿元和5亿元。此前,工银投资和建信投资也分别增资6亿元和3亿元,这些增资均已完成。增资完成后,东方盛虹旗下的江苏盛虹化纤新材料有限公司仍为国望高科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79.83%。工银投资、建信投资、农银投资和中银资产的持股比例分别为5.04%、2.52%、8.40%和4.20%,国望高科的投后估值约为120亿元人民币。
国望高科因此成为了四大国有银行中的三家(除交通银行外)的投资对象,并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
国望高科为何能够吸引四大国有银行的关注?据其官网介绍,国望高科成立于2008年,位于苏州市,主要从事民用涤纶长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POY、FDY及DTY等多个系列,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差别化化学纤维领域的领先企业。
此外,国望高科还牵头成立了苏州市生物基纤维材料创新联合体,专注于生物基单体和聚合物、生物基纤维以及纤维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的研究,推动了多项新技术的应用。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国望高科的总资产为198.28亿元,净资产为70.81亿元,年度营业收入为188.66亿元,净利润为1.09亿元。而在2024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总资产增至222.35亿元,净资产为76.11亿元,营业收入为99.70亿元,净利润为3.88亿元。
追溯国望高科的成功,离不开其创始人缪汉根的努力。1965年出生的缪汉根,从一名普通工人起步,逐渐成长为盛虹集团的领导者。他在1992年带领盛虹集团从村办企业成长为全国知名的化工企业,并在2003年进军化纤行业,成立了国望高科。
2018年,盛虹集团通过将国望高科注入上市公司东方市场,实现了借壳上市,成功跻身国内知名化工企业行列,市值接近600亿元。
苏州作为制造业重镇,拥有强大的先进材料产业基础。2023年,苏州先进材料产业规模达到10061亿元,拥有3958家规模以上企业,涵盖了纳米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功能纤维材料等多个领域。
此次融资事件不仅标志着国望高科的发展,还体现了AIC基金在创业投资领域的活跃度。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主要负责银行债权转股权及相关业务,近年来逐步拓展股权投资业务,尤其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12月,原银保监会发布了相关政策,鼓励AIC开展科技企业股权投资业务。2024年,AIC股权投资试点城市扩展到了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进一步推动了创投市场的繁荣。
此次融资事件的意义在于它代表了AIC在股权投资领域的典型实践。AIC的股权投资业务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带来了大量长期资本,为一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投圈普遍认为,银行资金的加入将极大促进一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初创企业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