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文一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总价款约为6.6亿元。这意味着,公司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将变为合肥市国资委。
近年来,合肥国资在一级市场表现抢眼,被誉为“最牛风投”。然而,直接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并不常见。近一两个月内,多家A股上市公司宣布“易主”,背后都有来自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国资平台的支持。
仔细分析背后的原因,这些国资入股的上市公司大多与当地产业紧密相关,这可能是新一轮招商引资的尝试。越来越多的国资认识到,直接控股上市公司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整合当地优势产业,从而更加直接地推动招商引资。
文一科技是一家成立时间较早的半导体封测设备供应商,成立于2000年。公司主营产品包括半导体塑料封装模具、化学建材挤出模具及配套设备等。此次股份转让的价格为24.45元/股,较停牌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2.09%。公告表示,这一价格是综合考虑了公司未来发展和控股权转让溢价等因素后协商确定的。
据了解,合肥创新投由合肥市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后者通过持有合肥国有控股83.2261%的股权间接控股合肥创新投。若此次收购顺利完成,文一科技的实控人将变为合肥市国资委。
与单纯的财务性收购不同,合肥国资此举旨在从区域产业发展角度出发,扶持一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进而培育相关产业链。合肥国资此前已成功投资了一系列半导体明星项目,此次收购文一科技,正是为了完善其半导体产业布局。
今年以来,许多地方国资斥巨资收购与本地产业高度相关的上市公司。例如,光洋股份在7月份公告称,公司将被黄山富海基金收购,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黄山市国资委。光洋股份总部位于江苏常州,主要从事汽车精密轴承的研发、制造与销售。近年来,光洋股份不断加大新能源业务投入,并加速开拓国际市场。这与黄山市的产业战略高度契合,因此促成了此次收购。
此外,还有两家A股上市公司也在7月5日宣布“易主”国资。奥特佳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长江产业投资集团,该公司由湖北省国资委全资控股;世运电路的实际控制人则变更为佛山市顺德区国资局。这两家公司都与当地重点扶持的新能源和集成电路产业密切相关。
据统计,年初至今已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将被地方国资收购。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实施的新规使得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再融资的难度增加,被国资收购或许能提供更多选择。另一方面,国资入股与当地产业强相关的上市公司,既能补足短板,又能缩短投资新兴产业的时间成本。此外,国资拿到控股权也能增加当地上市公司的数量,利用“头雁效应”吸引更多相关产业落地,形成产业集群。
招商引资一直是地方国资的重点工作之一。然而,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实施,各地“税收优惠”招商引资模式逐渐被淘汰。这意味着,过去依赖税收优惠吸引企业的方式已不再适用。一些地方政府和区域之间的竞争导致税收和补贴优惠水涨船高,反而催生了一批“候鸟企业”。
与此同时,“基金招商”也成为地方国资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通过设立母基金和子基金,吸引GP(一般合伙人)链接更多企业。然而,这种方式也带来了“返投指标”问题,即投资机构需要完成地方招商任务,导致一些企业为了配合指标而四处注册,甚至出现了“僵尸公司”。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国资开始转向与上市公司合作或直接入股上市公司,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打造优势产业。例如,台州市国资委提出了鼓励国有企业投资入股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聚焦主业和产业链发展,实现双向赋能、共同发展。
广东省国资委也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强调聚焦主责主业,加强产业上下游的并购重组,明晰主攻方向,谋划重大项目,拓展产业领域,促进企业资本运营与产业经营融合发展。
国资时代开启了更多新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