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计划收购英特尔,史上最大并购要诞生了

图灵汇官网

在科技界,巨头之间的变动常常引发行业的巨大震荡。近期,芯片巨头英特尔成为了焦点,高通提出了对英特尔的整体收购要约,这一消息在行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尽管收购事宜尚未得到双方官方确认,但英特尔设计业务长期吸引着高通的关注,这次的全面收购传言迅速在业界引起热议。

近年来,英特尔的市值已缩水至930亿美元,而高通则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和跨领域发展,已经成为芯片行业的巨擘。若此收购成功,它将缔造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技并购记录。

科技巨头的转型速度令人咋舌。过去几年,曾有诸多昔日辉煌的巨头不得不面对卖身的命运,它们往往深陷旧日荣光,最终被汹涌的市场潮流所淹没。

高通收购英特尔背后的风暴

高通与英特尔的谈判正在进行中,交易是否能够最终实现仍存不确定性。高通方面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其首席执行官亲自参与谈判,并一直在探索各种交易方案。为了促成交易,高通可能需要考虑出售英特尔的部分资产给第三方买家。

若交易成功,这将成为科技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目前英特尔的总市值约为933.8亿美元。不过,最终结果还需等待进一步的揭晓。最新消息显示,资产管理巨头阿波罗表达了向英特尔进行高达50亿美元股权投资的意向,这可能成为其转危为安的关键一步。

英特尔的“卖身”之举,令无数人感到震惊。曾经,那句经典的“Intel inside”旋律和电脑上的蓝色贴纸,成为不可磨灭的时代记忆。英特尔的传奇故事始于一群天才的叛逆之举。

1957年,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因不满晶体管之父肖克利的管理,联合其他六位同事创立了仙童半导体,这是美国第一间由风险资本参与创立的半导体公司。肖克利对此愤慨不已,称他们为“忘恩负义的八叛徒”,但仙童半导体的成功,引发了硅谷乃至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

1968年,诺伊斯和摩尔共同创立了英特尔,这家公司的成立标志着半导体产业的新篇章。英特尔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了知名投资人的青睐,包括洛克菲勒家族和沃伦·巴菲特等。

英特尔在1971年推出了全球首款商用微处理器4004,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能够处理4位数据,每秒运行6万次,广告语为“时代之作”。1978年,英特尔发布了里程碑式的8086处理器,开启了PC时代的x86架构。

20世纪80年代,IBM进军个人电脑市场,选择英特尔的芯片和微软的操作系统,形成了“Wintel”(Windows-Intel)的行业标准,使英特尔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此后数十年间,英特尔几乎主宰了CPU市场,市场份额一度高达90%。

2000年,英特尔市值突破5000亿美元,达到巅峰。然而,科技浪潮的变迁导致了其前所未有的挑战。英特尔错失了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等多个关键机遇,未能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陷入困境。

为何走到这一步?

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在其著作《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提到,企业必须能够识别市场趋势,避免被时代淘汰。可惜,英特尔在多个关键时刻未能抓住时机。

在智能手机领域,英特尔在2006年拒绝为iPhone提供芯片,低估了终端市场的影响力,将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尤其是高通。这一决策使得英特尔失去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机会。

人工智能的兴起更是对英特尔构成了致命打击。2006年,英伟达通过GPU和CUDA技术的创新,将游戏领域的GPU应用扩展到通用加速计算领域,英特尔意识到这一威胁,中断了与英伟达的合作,并启动了旨在融合CPU和GPU技术的larrabee项目。然而,英特尔在此过程中未能保持技术优势,投入大量资源后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随着PC市场的饱和,英特尔的增长放缓,而AMD凭借Ryzen处理器的崛起,逐步侵蚀其在CPU市场的份额。此外,AI领域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科技公司们选择将资金投向英伟达而非英特尔。

英特尔的大本营也面临挑战,其PC芯片质量风波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在移动芯片、AI浪潮以及PC市场的竞争中,英特尔显得力不从心。

保持危机感

英特尔曾经是CPU领域的领军者,其影响力遍及全球。然而,时移世易,英特尔和其他众多曾辉煌一时的企业一样,陷入了过去荣耀的“囚笼”之中。错过了移动芯片、AI浪潮,甚至在PC市场中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相比之下,高通近年来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通过收购中小企业,拓展了其业务范围,涉足5G、AI、物联网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高通在2015年收购了CSR,进军音频芯片市场;2022年,高通重注PC市场,并有意通过收购英特尔,搭上科技发展的快车。

高通股价在年内上涨约20%,市值达到1880亿美元,几乎是英特尔市值的两倍多。这一变化反映了科技行业瞬息万变的特性,每个风口都可能成为命运的转折点。因此,即使是行业巨头也不得不在新兴科技浪潮中投入巨资,以防落后于市场。

科技行业的历史一再证明,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永远处于优势地位。每一次的转变都提醒着企业保持危机意识,不断适应和拥抱变革。

本文来源: 投资界 文章作者: 思远博
    下一篇

这是今年创投圈最大活水。目之所及,是上海积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最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