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段!无人机护航长江禁捕

图灵汇官网

3月9日,芜湖市推出了智慧长江综合应用管理平台的新增功能——四个全自动无人机机场。这些机场能够实现无人机24小时自主运行,包括自动起飞、降落、充电等流程,从而提升长江禁捕巡查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这一创新不仅突破了传统执法的空间限制,还解决了执法过程中取证难的问题,为长江生态保护注入了更多科技元素。

按照后台设定的巡航计划,这四个无人机机场中的每台无人机每隔两小时执行一次巡查任务,最大飞行范围可达6公里。整个飞行过程,包括起飞、巡航以及返回,耗时约半小时。这意味着四台无人机一天内能完成50次禁捕巡查任务,所拍摄的画面会实时传输至“智慧长江”渔政信息化平台。

据介绍,这是长江干流沿线首次采用无人机机场进行禁捕巡查,它与其他技术手段形成互补,确保监管不留盲区。首批设立的四个无人机机场分别位于龙窝湖排灌站、惠生联圩铁塔、长江通信引航中心以及裕溪口海事处,这些区域均为长江禁捕的重点水域。

芜湖市渔政信息中心主任王帆指出,相比固定摄像头,无人机可以从更高或更低的角度捕捉画面,提供多样化的视角。更重要的是,无人机记录的视频资料能够作为确凿证据,有效解决长期以来执法取证困难的问题。他提到,尽管芜湖已建立网格化、智能化的禁捕管理体系,例如在关键水域部署了多个监控点和相关设备,但无人机具备独特优势。过去,若监控发现可疑捕捞行为,工作人员需亲自前往核实,此时违法者可能已经逃离现场或销毁工具。而现在,无人机动态捕捉的画面更加清晰,一旦发现异常,它还能悬停并放大拍摄,其搭载的高清云台摄像机和夜视红外设备能在昼夜条件下工作,显著提高证据采集的精确度。

未来,借助智慧长江综合应用管理平台的专用AI算法,无人机回传的画面将被自动分析处理。一旦检测到非法捕捞行为,系统会即时发出警报,同时记录的相关影像资料也将同步传递给警方。

芜湖市管辖的长江岸线总长262.3公里,其中江北段121公里,江南段72.9公里,洲岛岸线68.4公里。随着全自动无人机的启用,长江禁捕工作已整合多种先进技术,包括雷达监测、光学成像、热成像、无人机侦查以及人工智能算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级的立体监控网络。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