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力做强无人机产业

图灵汇官网

无人机闪送榆林羊肉到西安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表明无人机已经开始悄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自从去年11月发布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推广无人机等智能技术以来,多个省市已经将无人机纳入物流系统。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了“低空经济发展司”,并有多所高校新增了“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这些迹象表明,低空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而无人机领域则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无人机是新兴生产力和产业的代表,是我国低空经济的主要设备,具备精准、高效和灵活的特点。它在物流配送、农业植保、巡检和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2024年我国经营性无人机企业已超过1.7万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信息系统备案企业也达到了600多家,显示出全产业链的快速增长。在基础设施方面,低空通信网络迅速建设,已有330多个城市启动了最新的5G-A网络部署,如上海跨江无人机送药航线、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城际低空试验航线和深圳到中山的低空航线等相继开通。

尽管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创新仍然不足,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核心技术缺乏重大突破。行业标准建设尚不完善,涉及低空飞行安全、空域管理和隐私保护的监管技术和措施仍需改进。此外,整个无人机产业的布局和市场服务水平也有待提升。

当前,飞控、传感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正快速发展,低空空域正逐渐转变为新的生产要素。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有望快速成长为一个万亿级的新兴产业。从技术角度看,随着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它们呈现出智能化、小型化、低成本化和专业细分化趋势。未来,必须抓住技术创新和强化监管的关键环节,加强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以及政产学研之间的协作,完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技术攻关,加快标准制定,规范空域管理,促进低空网络建设,构建安全有序的无人机产业生态系统。

为了推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2024年初,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已有30多个省份将低空经济纳入发展规划或工作任务,20多个省份成立了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已超过千亿元。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支柱,无人机产业受到了各地的青睐,各地表现出高涨的投资热情。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统筹规划,防止盲目跟风导致投资泡沫化和产业同质化,确保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

要推动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场景的创新,增强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是新赛道的核心。推动无人机产业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研发,支持模块化设计和生产,打造低成本、高性能的产品体系。制定覆盖无人机全产业链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融合化的低空智联网络,完善水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和产业网,促进无人机从集中式控制、单体智能向分布式控制、群体智能的方向发展。同时,还要不断拓展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深化其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催生新的模式和业态,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为了确保无人机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需要创新监管模式。加强空域管理,规范适航审定技术和飞行服务站建设,确保无人机合法合规运营,杜绝非法飞行。在无人机生产的各个环节贯彻“设计即安全”和“零信任”理念,建立“端—地—云”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数据和网络安全。在实施必要的安全管理基础上,采取相对宽松的监管政策,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上下联动、多平台协同管理,积极推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下一篇

[标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