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资本热潮背后的不确定性

图灵汇官网

2024年被视为低空经济的起点,千米以下的天空变得越来越繁忙。4月份,深圳至珠海的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开通;田间地头,数以万计的无人机帮助农民喷洒农药、监测作物生长;通过外卖软件,一杯热梨汤仅用了6分37秒就送到了八达岭长城的指定地点。

据中国民航局数据,预计2025年中国的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今年1月1日至1月15日,低空经济领域出现了7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达12.9亿元。

尽管低空经济热度高涨,但也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全球资本涌入之际,德国一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明星公司Volocopter却申请启动破产程序,给低空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低空经济能否在2025年迅速发展?《中国科学报》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士。

政策支持和企业布局

2024年,低空经济在中国新质生产力中脱颖而出,得益于改革驱动、政策引导和技术革新。3月,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中央文件中提到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了“低空经济发展司”。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已有22个省(区、市)发布了相关政策,并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南京市以应用为导向,编制了涵盖公共服务、生产作业、低空运输、航空消费四大类别的低空应用场景指导目录;北京市聚焦技术攻关,巩固低空制造全产业链竞争力;广州市则致力于打造从原材料供应到整机组装的全产业链。

1月18日,中科星图发布了星图低空云1.0版本。中科星图总裁邵宗有表示:“低空经济是一个万亿级市场,涵盖了从无人机、eVTOL到低空服务保障的完整产业链。随着政策放开和技术进步,低空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邵宗有对低空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低空经济不仅是巨大的市场,更是商业航天的重要应用场景。中科星图希望为低空经济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电磁频谱管理和城市底座更新服务,推动其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资本热潮与风险警惕

随着低空经济的升温,投资机构纷纷加入。沃兰特、峰飞航空、小鹏汇天、时的科技、沃飞长空等明星初创公司背后,有红杉资本、高瓴资本、IDG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

元航资本董事长张志勇认为,低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行业机会,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都能从中获利。大规模资金支持有助于无人机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加快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进程。

截至2024年10月底,20多家无人机及eVTOL企业获得了超过30项融资,其中近一半的融资金额超过亿元。地方政府也成立了基金,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了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超过千亿元。例如,广州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低空产业创投基金;杭州则在低空制造、低空物流、低空视觉、低空数据四个领域进行投资。

然而,多位专家指出,各地在布局低空经济时,还需注意预判和防范产业风险,防止一哄而上和泡沫化,以及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发展低空经济需要关注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避免资本短视现象,营造持续健康的投资环境。

商业模式成熟度至关重要

尽管低空经济热度不减,但其商业化仍面临挑战。邵宗有表示,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空域管理的复杂性以及商业模式的成熟度,都是低空经济能否大规模推广的关键。

2024年,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亿航EH216-S获得了中国民航局的生产许可证,意味着其具备了量产资质。目前,国内多家eVTOL企业也启动了适航取证工作。

尽管新产品不断推出,但低空飞行器的成本较高,尤其是eVTOL的研发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也是技术难点之一,无人机和eVTOL在低空飞行时面临复杂的气象条件、电磁干扰和城市建筑物的障碍。

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郭国龙表示:“低空飞行器的安全性不仅依赖于飞行器本身的技术,还需要强大的低空服务保障体系。我们正在通过构建‘数智低空大脑’,为低空经济提供全维度的数据支撑和计算能力,确保飞行器安全运行。”

除了技术问题,低空经济的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如何实现盈利仍是企业面临的难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Volocopter破产的根本原因在于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目前全国展开的各种形式的试点和探索,具备稳定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几乎没有。我们需要通过市场的力量,找到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北京东进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宁告诉《中国科学报》。

张宁表示,低空经济的产业生态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避免过度依赖政府主导。“低空经济的产业生态建设需要市场的力量去选择对策,而不是由管理者和技术专家们来评判这个体系的正确与错误。”

低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低空经济的产业生态建设应包括感知层、基础设施建设层、通信传输层和数据融合层,最终为运营服务提供支持。”张宁说。

空域资源管理与利用效率待提升

张宁透露,低空空域管理需要颠覆传统的空域规划理念,建立新的交通体系。他们正在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低空经济的智能管控系统,确保低空飞行器的安全运行和高效管理。

传统空域管理主要针对民航和军航,低空飞行器的普及使得空域管理变得更加复杂。2024年,《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使得管制区域划分更加科学,并首次划分出低空非管制区域,为低空飞行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

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原副局长杜强回顾了中国空域管理的四条脉络:航路航线管制移交、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和空域管理法治化建设。

杜强认为,随着无人机和低空飞行器的普及,空域管理将面临更大压力。目前,全国各地的通航服务站普遍“吃不饱”,飞行量不足,但未来随着无人机飞行量的爆发式增长,空域管理将面临“吃不消”的挑战。

“未来的空域管理不仅要应对现有的飞行需求,还要为无人机的爆发式增长做好准备。”杜强希望,空域管理能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最终实现生态培育。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下一篇

[标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