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来了!老司机试驾“彩虹”无人机

图灵汇官网

作为本届珠海航展的亮点之一,各种无人机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这些军用无人机究竟是如何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的呢?老司机有幸体验了一次“彩虹”无人机的飞行训练。

据透露,尽管名为“飞行训练”,但实际上这是专门为无人机操作员设计的专业设备,其所有配置与实际操作完全一致。目前,“彩虹”无人机在后台操作上已实现标准化,同一套设备能够操控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如主打性价比的“彩虹-3”、中型的“彩虹-4”以及大型的“彩虹-5”。这一设计旨在尽量减少客户在培训和后勤方面的负担。

训练座舱前方配备了一组显示屏,分别显示无人机的前方视野、光电传感器视野、飞行状态参数及无人机的第三视角。操作方式与飞行模拟游戏相似:左手操作油门,右手控制方向,包括光电吊舱的调整也能在不脱杆的情况下完成。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两架“彩虹”无人机进行了编队飞行表演。老司机亲身体验了驾驶“彩虹-4”穿越航展现场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彩虹”无人机执行作战任务需要两名操作员协作:一人负责飞行,另一人则专注于观察、搜索和打击地面目标。但如果只是简单的编队飞行,有飞行模拟游戏经验的老司机一人即可完成。

驾驶“彩虹-4”起飞的感觉与飞行模拟游戏类似:左手推动油门开始滑行,待无人机加速后轻轻拉起机头便能轻松升空,随后起落架自动收起,整个过程十分简单。不过,由于察打一体无人机并非为进行空中格斗设计,因此无法像飞行模拟游戏那样做出大幅度机动动作,只能缓慢调整飞行方向,尽力保持与其他无人机的编队飞行。

这种看似简单的编队飞行模式其实可以执行更多复杂的任务。例如,几架“彩虹-4”无人机以特定间隔编队飞行,可以执行大面积的对地或对海侦察任务。其中一架无人机可以携带可见光、红外、合成孔径雷达或电子侦察设备,执行区域监视、协同指挥、目标识别等任务,而其他几架则携带导弹,随时准备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彩虹”无人机的操作设计借鉴了飞行模拟游戏的理念,目的是尽量降低操作难度,将大部分飞行控制交给无人机自身的飞控系统,使操作员能够集中精力于关键的任务,如目标识别和打击。实际上,对于长时间飞行或基础任务,完全可以由飞控系统自主控制,操作员只需在接近目标区域或高风险区时介入。

此外,老司机还了解到,“彩虹”无人机的机载侦搜图像具备了可疑目标标定功能。这意味着,在可见光、红外或合成孔径雷达获取的地面图像中,先进的算法可以自动标识车辆、人员等可疑目标,甚至可以直接识别出部分装备的属性。这大大减轻了操作员的工作负担,尤其是在打击时间敏感型目标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