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航展上,无人机成为了焦点,而与其相对应的反无人机武器自然也备受关注。其中,中国的一款激光武器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其最大的特点是:击落一架无人机的成本仅为十几元人民币。中国成功地将原本昂贵的高科技反无人机系统转化为价格亲民的产品,这使得中东等地的买家纷纷下单购买。
据媒体报道,由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研发的LW-30车载激光武器亮相航展,并受到了广泛关注,甚至被一些媒体誉为反无人机领域的“神器”。该武器的主要优势在于“物美价廉”。它配备了一个30千瓦的激光发射器,通过高能量激光束直接摧毁无人机,从而实现击落或击伤的效果。由于激光武器具备“即发即中”的特性,因此不仅精度极高,而且发射成本极低,几乎可以做到每次发射只需十几元人民币。
此外,LW-30并不局限于一次只能打击一架无人机。它配备了车载小型雷达,能够同时锁定并攻击多个位于数公里外的小型无人机目标。即便是飞行高度较高的中高空侦察无人机,它也能通过激光束使其失效,确保关键设施的安全。在面对大量无人机来袭时,它可以与其他车辆协同作战,大幅提高拦截效率。由于其高机动性,LW-30几乎可以在任何环境下进行部署,包括城市、平原、山地、丘陵或热带雨林。
众所周知,中国在小型无人机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在反无人机领域同样表现卓越。早在2014年,中国就推出了“无人激光反无人机系统”,能在两公里范围内自动搜寻并击落飞行速度不超过150公里的中小型无人机,测试中击落率达到100%。最近,类似系统的“沉默猎手”出口至沙特,并在实战中取得显著成果,获得沙特军方的高度认可。截至目前,沙特已采购了至少8台“沉默猎手”。
尽管如此,LW-30和“沉默猎手”仍面临一个重要技术挑战,即拦截距离有限。尽管理论上LW-30可以打击25公里外的目标,但由于激光能量衰减,实际只能拦截几公里内的目标。这不仅是由于激光功率不足,还受限于现有储能技术的限制。近期美国测试的“激光史崔克”装备了50千瓦级的激光武器,但要实现更远距离的高效打击,需要更高功率的激光武器,如100千瓦级别。
然而,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高机动性激光武器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更大功率、更高效的激光武器可能会被安装在卡车或装甲车上,成为重要的防空手段,为中国防空系统增添一道强有力的防线。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有望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