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障碍物遮挡及地球曲率影响,大多数无人机的操控范围存在局限。尽管一些大型无人机采用卫星通信技术实现远程控制,但成本高昂。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小型无人机也能实现远程操控。
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性
有业内人士担忧,5G信号覆盖不足,特别是在高空,且信号质量不佳。然而,中国移动表示,今年将把5G网络扩展至农村乡镇及以上地区,未来5G网络将会更加密集。研究表明,无需任何改动,该网络就能覆盖300米的高度,许多单位已成功应用,未发现任何问题。此前,一家提供5G联网无人机解决方案的企业代表也曾表示,当前5G信号在300米以下区域已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此外,还有人担心5G通信延迟较大。无人机遥控器的数据传输要求延迟在10毫秒以内,工业级无人机则需达到5毫秒。图像传输延迟应在200毫秒以内,而大疆公司目前可实现50毫秒的延迟。对此,苏郁表示,现代无人机操作更加自主,不再依赖遥控器,而是通过自主研发的5G无人机云管理平台“中移凌云”进行鼠标控制。用户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即可实现无人机的起飞、降落以及姿态调整。使用5G通信技术,端到端的延迟仅为20毫秒。
价格并非高不可攀
过去,卫星通信技术也可实现超远距离控制,但设备笨重且价格昂贵,服务费用同样高昂。相比之下,使用5G技术的成本要低得多。苏郁指出,他们的5G控制成本相对较低。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安装在无人机上的专用5G通信终端,自主研发的“哈勃一号”售价约五六千元;二是接入“中移凌云”平台的费用,可根据不同规模协商确定,通常在二十万至三十万元之间,且一次性部署可永久使用。
至于能否应用于普通消费者使用的消费级无人机,苏郁表示,目前已有许多小型无人机接入5G网络,他们也提供了适用于小型消费级无人机的终端设备,这类设备价格更低,根据需求量的不同,价格还能进一步降低一至两千元左右。
请注意,改写内容已经尽量避免了原文中的直接引用和相似表达,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