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新疆迎来了一场科技与自然融合的革新之举——在国家人影中心与新疆云水研究院的协作支持下,首个模块化专用无人机在哈密落地,标志着新疆首次大规模无人机增水作业正式启动。这一创举不仅开创了东天山地区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空地联合作业新范式,还为提升增水作业面积与能力、完善科学作业体系提供了有效途径。
此次增水作业预计在哈密东天山等关键区域持续45天,旨在检验无人机在高海拔环境下的作业效能与增水效果,同时对作业区域展开大气探测,监测云和降水粒子特性及其动态变化。通过“边探测、边播撒”的策略,实施精确高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探索一种安全、高效的新型气象干预手段。
本次作业所使用的双尾蝎A无人机装备3台动力引擎,具备强大的载荷能力,满载状态下航程可达6500公里,最长飞行时长达30小时,最高升限为10000米。其“全天候”、“中高空”、“长航时”、“模块化”等特点使其能够灵活搭配不同播撒装置和探测设备,快速响应多样化作业需求。该机型已在全国多地成功应用于人工增雨(雪)作业与试验,覆盖了从祁连山至青藏高原等复杂地形区域,充分展示了无人机在保障水资源安全与生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气象局与新疆自治区政府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哈密市建立空中雨水资源分院,旨在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后续,中国气象局将继续加大对哈密增水项目的投入,组建由顶级专家组成的团队,提供全方位的科技、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持。此举标志着新疆首次开展大型无人机增水试验活动,具有开创性和历史性意义,对新疆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具有深远影响。
哈密市作为疆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的地区,面临着全球变暖带来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与年际变化显著的问题。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新疆平均水平,且在全国内部排名较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哈密市积极应对挑战,聚焦节水、蓄水、调水、增水,倡导科技创新引领,旨在通过建立全疆干旱区域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示范模型,为破解水资源瓶颈问题贡献力量。
2024年,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被纳入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自治区气象局与相关部门合作,致力于打造新疆干旱区域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实验平台,同时引入中国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同在哈密市开展大型无人机增水试验。通过成立新疆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创新研究院哈密分院,整合科技资源,构建东天山地区云水资源综合观测与开发利用的试验基地,推动云降水机制研究与观测设备协同作业。未来,哈密市将汇聚国、省、市、县四级专家力量,组建专业团队,围绕云水资源开发的关键科学与核心技术,为新疆乃至全国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