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识别”记录庭审如何更准确,当事人,送你10个锦囊妙计丨数字智慧仓

图灵汇官网

推动全流程网上办案的深度应用

服务保障审判高质量发展

“数字智慧仓”推出“10个锦囊妙计”系列

今天,我们带来第1期——

庭审记录改革

随着庭审记录改革的不断深入,庭审中优先采用录音录像代替传统的笔录方式。那么,当事人如何积极参与其中,实现最佳的庭审记录效果呢?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当事人的参与方式。

文章速览

  • 规范参与庭审

    • 保持现场安静
    • 听从法庭指挥
    • 靠近面前话筒
  • 提高语音识别准确率

    • 句读明确
    • 指代清晰
    • 按字读数
    • 翻译外文
  • 有效发表意见

    • 分层次有重点论述
    • 提交书面意见

规范参与庭审

01 保持现场安静

庭审记录改革采用了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对现场环境的要求较高。所有参与者必须保持安静,无论是法庭内还是法庭外,都应避免大声喧哗和哄闹。

随身携带的手机和电脑等无线设备应调至静音状态,并尽量放在远离话筒的位置,以防信号问题干扰录音效果。旁听人员也应保持安静,不得发言或提问,尽量减少噪音。

02 听从法庭指挥

在庭审记录改革中,听从法庭指挥和遵守发言顺序尤为重要。如果参与者不遵守法庭指示,随意打断他人发言,可能导致系统无法准确识别语义,产生误解或错误记录。

若当事人需要临时发言,应先举手示意,并在纸上记录自己的意见。法庭会在适当时候给予发言机会。如果被打断,被打断的一方应重新完整地陈述意见,而非继续被打断的内容。

03 靠近面前话筒

在庭审前,诉讼参与人应检查屏幕,确认话筒已开启。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法官或书记员。在每次发言前,尽量靠近面前的话筒。法院的话筒位置可以移动,参与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位置,但一旦确定位置,不应随意更换。

如果有多个话筒,只需对准一个即可。在其他人员发言时,如果需要讨论,应远离话筒。

提高语音识别准确率

04 句读明确

在庭审中发言时,应清晰地停顿在语义的结尾处,不要在语义未尽之处长时间停顿,以免误导系统,影响识别效果。尽管系统有轻微延迟,但仍能保持完整性,因此不建议在转化完成后继续讲话。

05 指代清晰

在庭审记录改革系统中,名称的识别是一个难点,但可以通过使用指代词语来改善,例如使用上诉人、被上诉人、原告、被告等诉讼地位来指代,这样可以显著提高识别率,并使记录更加清晰易懂。

如果参与者有习惯的统一指代简称,可以在庭前告知法庭,通过设置热词的方式,帮助系统提升识别准确率。

06 按字读数

在读数字时,无需标明数字的数位。例如,12,345.68应读作:一二三四五点六八。不论是案号、诉请中的数字还是逻辑序号,都应按顺序读出,这样可以显著提高识别效果。

07 翻译外文

在庭审过程中,应使用普通话发言。目前系统仅支持中文识别,无法识别其他语言。如果必须使用非中文语种,建议在陈述前后用中文解释语义,避免歧义。

有效发表意见,提升庭审效率

08 分层次有重点论述

在发表意见前,应明确要点,确定发言结构,并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论述。实践中发现,直接阐述逻辑顺序、重点内容和观点,可以显著提升转化内容的可读性。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连接词,有助于提示系统语义的开始和结束。

09 提交书面意见

为了进一步提高庭审效率,建议提交书面意见。这不仅可以确保重要信息的准确性,还能为后续的记录提供参考。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蔡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