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触控产业逐渐步入成熟阶段,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在手机、PC、汽车导航仪等领域的推动下。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触控IC市场规模约为8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25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5%。在中国市场,预计到2030年,触控IC市场规模将达到43亿美元。
触控IC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车载显示以及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其中,可穿戴设备市场近年来的增长尤为显著。多家上游触控IC厂商纷纷布局这一市场,其中包括集创北方、芯海科技和贝特莱等企业。
集创北方已推出多款可穿戴设备,如ICNT8918,这是一款专门用于OLED显示屏的触控芯片。据集创北方介绍,这款芯片在功耗方面表现出色,待机功耗仅为40μA。此外,ICNT8918采用了晶圆级封装(WLCSP),不仅体积小巧,而且高度集成外围器件,具备8TX*8RX设计,能够灵活适应各种尺寸的穿戴设备,尤其是适用于≤2.2英寸的设备。
另一家国内厂商贝特莱同样推出了多款智能穿戴触控芯片。该公司在智能穿戴行业方案商市场中占有约三成的市场份额,其产品包括BL6133和BL6133U,这两款芯片分别支持最大2.8英寸的屏幕,并已应用于联想智能手表和米兔儿童智能手表U1等产品。
贝特莱的触控芯片采用自电容和互电容两种技术。自电容技术成本低、功耗小,但触摸精度相对较低;而互电容技术则能实现多点触控,触摸精度更高,不过功耗和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贝特莱的触控芯片能够在低功耗和睡眠模式间智能切换。当检测到佩戴者使用频率较低时,芯片会自动进入低功耗模式,此时功耗大约为30μA至50μA。而在睡眠模式下,功耗更低,仅为5μA至10μA。
为了提升防水性能而不牺牲触控精度,贝特莱推出了自互一体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结合了自容技术的高抗水性和互电容技术的精准控制,从而整体提升了触控芯片的性能,实现了50米的生活防水标准。
此外,贝特莱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智能手表的触控精准度,公司自主研发了一套高性能算法,确保边缘触摸效果更加灵敏,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总结: 触控芯片在消费电子厂商的推动下不断进步,目前市场上对于触控IC的主要需求集中在低功耗、小型化、高精度等方面。随着运动手表市场的兴起,触控IC还需要具备防水功能。另外,由于柔性屏和曲面设计的普及,智能手表边缘的触控灵敏度问题也亟需通过优化算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