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和华为发布了新款智能手表,其中小米手表S2注重时尚外观设计,而华为Watch Buds则尝试将智能手表与蓝牙耳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使用体验。
智能手表自问世以来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市场竞争格局逐渐稳定。然而,随着健康功能如心率、血氧、体温检测等逐渐完善,智能手表市场似乎遇到了新的瓶颈,急需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长放缓,国内市场甚至出现下滑趋势。尽管如此,各大手机品牌依然重视智能手表的发展,并将其视为智能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智能手表必须尽快摆脱当前的困境,才能在未来有所突破。
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的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可穿戴腕带市场整体出货量为1210万台,同比下降7%。其中,运动手环市场已连续八个季度下滑,本季度出货量仅350万台;基础手表下滑7.7%,出货量约为510万台;智能手表则取得16.8%的增长,出货量为340万台。
在国内市场,华为以24%的市场份额领先,小米紧随其后,占比21.9%。虽然国产智能手表品牌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苹果在高端市场依然占据绝对优势,特别是新款Apple Watch Ultra的推出,推动了高端市场的增长。
放眼全球市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3.4%,达到4900万台。苹果以20%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三星以10%的份额紧随其后,小米以9%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华为则以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
智能手表的发展逐渐放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手表功能的体验已经陷入瓶颈,难以继续吸引消费者;二是智能手环功能日益强大且价格优势明显,对智能手表构成威胁。
尽管智能手表功能在过去几年迅速增加,但近两年来,功能上的创新明显减少。智能手表的市场表现趋于饱和,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减弱,手环市场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
对于智能手表的未来发展,有两条主要路径:一是强化手表的专业医疗功能,使其成为可靠的健康监测工具;二是将手表打造成更便携、功能更全面的移动设备,逐步取代手机的部分功能。此外,还可以从外观设计入手,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总结而言,智能手表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发展仍需突破现有瓶颈。未来,智能手表需要在功能和设计上进行更多创新,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