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指的是将摄像头、传感器、芯片等高科技硬件融入日常穿戴物品,通过软件支持和云端控制实现数据交互的设备。当前常见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手环、智能耳机和智能眼镜,主要功能集中在健康监控和运动追踪上。不同形态和功能的产品在不同场景下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自2011年Jawbone推出首款运动手环以来,智能穿戴设备经历了快速增长期、低谷期和复苏期。2017年至2021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显著增长,从1.35亿台增加到5.33亿台。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受到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四大因素的共同推动。
智能穿戴设备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软硬件供应商,中游为设备制造商,下游则是各类终端应用。
全球智能穿戴设备的营收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达到了550.61亿美元。
2016年至2021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从1.02亿台增至5.34亿台,预计2025年将达到13.58亿台。
2021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中,TWS耳机占据最大份额,达69.02%,其次是智能手表,占比28.39%。
智能手表/手环作为重要细分市场,出货量从2017年的0.32亿台上升到2021年的1.28亿台,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
全球智能穿戴设备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55.6%提升到2021年的62.5%。苹果公司长期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而中国的小米和华为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2021年,北美和中国的智能手表/手环出货量较高,分别占全球市场的30%和24%。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多样化,涵盖移动医疗、健康管理和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
华经产业研究院深入分析了中国智能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现状、产业链布局、竞争格局和未来趋势,旨在帮助企业降低投资风险和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未来,智能穿戴设备将继续拓展其应用范围,并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