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着智能家居逐渐普及,家用摄像头已经成为许多家庭安全防护的一部分。这些摄像头不仅能够监控家门口的情况,还能照顾宠物或老人,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随着家用摄像头的普及,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当这些摄像头被不当使用时,可能会对个人隐私造成威胁。例如,2月初,一段来自江西会昌警方的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视频中甚至有警察建议大家不要在家里安装摄像头。
如果安装摄像头只是为了安全考虑,但却无意中损害了我们的安全和隐私,岂不是得不偿失?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家用摄像头的安全风险以及如何在智能时代保护自己的隐私。
近年来,智能家居市场的快速增长吸引了众多公司的参与。据IDC报道,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预计出货量将达到2.81亿台,比去年增长了7.8%。
在新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厂商可能更多关注市场拓展而非安全和隐私问题。因此,一些黑客试图利用漏洞窥探他人的隐私。此外,智能设备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如果用户设置的密码过于简单,即便再先进的安全机制也无法完全保护个人信息。
近年来,一些黑客频繁利用漏洞攻击网络摄像头。例如,HiatusRAT木马利用多个已知漏洞攻击摄像头,使黑客能够未经授权查看摄像头画面。黑客通常通过Telnet协议连接摄像头设备,并使用特定工具扫描和监控设备活动,然后利用暴力破解工具发起攻击。
除了黑客攻击外,厂商自身也可能因为技术问题导致隐私泄露。例如,海外智能家居品牌Wyze曾发生过一起安全漏洞事件,导致约1.3万名用户在查看自家监控录像时意外看到了其他用户的图像或视频片段。
为了防止成为隐私泄露的受害者,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首先,限制摄像头的网络访问,避免视频流上传到外部云端。其次,避免在卧室、浴室等私密空间安装摄像头。最后,选择正规、知名品牌的摄像头,确保设备具有加密技术和安全认证。
此外,为了保护隐私,我们还需要定期更换密码,并确保所有设备都更新到最新固件,及时修补潜在的安全漏洞。如果家里的摄像头多年未更新,建议购买仍在积极维护和更新的产品,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