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打造“韧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智慧住区、深入推进 5G + 车联网

图灵汇官网

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旨在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城市的整体韧性,确保城市运行更加安全、有序、智慧和高效。

目标设定

  • 至2027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对韧性城市建设的支持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至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一批高水平的韧性城市,城市运行的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更加智慧、高效。

主要任务

1. 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 对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消防设施等进行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管理。
  • 加快重点公共区域和道路视频监控等安防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新建市政基础设施的物联设备应与主体设备同步设计、施工、验收和投入使用,老旧设施逐步实现智能化改造。
  • 建立地下管网“一张图”体系,实现地下管网的可视化三维立体智慧管控。

2. 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

  • 以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改善城市出行为切入点,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
  • 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 车联网”发展,逐步推广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
  • 加强城市物流配送设施规划,建设集约、高效、智慧的绿色配送体系,完善应急物流体系,提升应急物资中转设施。

3. 发展智慧住区

  • 支持有条件的住区结合完整社区建设,实施公共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与管理,提高智慧化安全防范、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 推广智能信包箱等自助服务终端,加强小区安全管理。
  • 发展智慧商圈,建立健全数字赋能、多方参与的住区安全治理体系。

4. 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

  • 建立房屋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动态掌握房屋建筑安全隐患底数,重点排查老旧住宅电梯、老旧房屋设施抗震性能等安全隐患。
  • 建立房屋建筑信息动态更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面、功能完备、信息准确的城市房屋建筑综合管理平台。

5. 开展数字家庭建设

  •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系统平台、家居产品互联互通,加快构建统一操作系统生态。
  • 加强智能信息综合布线,提升电力和信息网络连接能力,满足数字家庭系统需求。
  • 鼓励既有住宅参照新建住宅设置智能产品,对传统家居产品进行电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改造。

6. 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 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 深化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提升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协同水平。
  • 推动自动化施工机械、建筑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相关设备集成与创新应用。

7. 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

  • 汇聚基础地理、建筑物、基础设施等三维数据和各类城市运行管理数据,搭建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模型。
  • 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应用,强化与其他基础时空平台的功能整合、协同发展。

8. 搭建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 实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一网统管”,加强与现有平台系统的有效衔接。
  • 完善城市运行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与相关部门城市运行数据的共享。

9. 强化科技引领和人才培养

  • 组织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突破关键技术。
  • 建立完善信息基础数据、智能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建造等技术体系,构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 注重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10. 创新体制机制

  • 探索建立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运作机制和商业模式。
  • 创新完善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 鼓励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增加中长期信贷投放。

11. 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

  • 严格落实网络和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强化信息基础设施、传感设备和智慧应用安全管控。
  • 推进安全可控技术和产品应用,加强对重要数据资源的安全保障。

通过以上措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力推动韧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城市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AI黑石
    下一篇

IT之家 12 月 3 日消息,型号为“MIR-TE100-XS”的温湿度传感器产品现通过星闪联盟认证。测试认证信息显示,该产品来自深圳麦乐克传感技术有限公司。麦乐克目前已发布无线温湿度传感器 M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