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发展

图灵汇官网

家庭内部网络与外部互联网的连接

现代家庭网络不仅能够连接家庭内部的各种家电,还能与外部互联网相连接。因此,网络家电技术包含两个重要方面:首先是家电之间的互联互通,使不同的家电能够相互识别并协同工作;其次是家电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通信,使得家庭中的家电网络成为外部网络的延伸。

要实现家电间的互联和信息交换,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家电工作特性的描述,以便数据交换具有明确的意义;二是信息传输的网络媒介。可行的网络媒介包括电力线、无线射频、双绞线、同轴电缆、红外线、光纤等。目前较为常见的网络家电包括网络冰箱、网络空调、网络洗衣机、网络热水器、网络微波炉、网络炊具等。这些家电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更好地融入家庭网络。

信息家电(3C或IA)

信息家电是指一种价格低廉、操作简便且功能强大的家电产品,它结合了计算机、电信和电子技术,使传统家电如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视机、录像机、音响、VCD、DVD等具备更多功能。信息家电还包括PC、机顶盒、HPC、DVD、超级VCD、无线数据通信设备、视频游戏设备、WEBTV、互联网电话等。所有能够通过网络系统交互信息的家电产品都可以称为信息家电。音频、视频和通信设备是信息家电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入传统家电,使其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也为家庭生活创造了更高的品质环境。例如,模拟电视发展成了数字电视,VCD变成了DVD,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也将逐步变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家电。

从广义上讲,信息家电产品实际上包含了网络家电产品。但从狭义上定义,信息家电更多的是指带有嵌入式处理器的小型家用(个人用)信息设备,这些设备通常与网络(主要是互联网)相连,并具备一些具体功能,既可以是成套产品,也可以是辅助配件。网络家电则是指具有网络操作功能的家电产品,这种家电可以看作是传统家电产品的升级版。

信息家电由嵌入式处理器、相关支撑硬件(如显示卡、存储介质、IC卡或信用卡读取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软件包组成。信息家电的设计旨在将PC的一些功能分解出来,创造出更实用、更家电化的产品,使普通居民更容易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家电的出现将推动家庭网络市场的发展,同时,家庭网络市场的繁荣也将促进信息家电的普及和深入应用。

国内发展现状

智能家居作为新兴行业,正处于导入期与成长期的临界点,市场观念尚未完全形成,但随着智能家居市场推广的进一步落实,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培养,智能家居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正因为如此,国内优秀的智能家居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许多优秀的智能家居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智能家居在中国经历了12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梦想变为如今的真实存在。期间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期、开创期、徘徊期、融合演变期。

  1. 萌芽期(1994年-1999年):这是智能家居在中国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行业还处于概念熟悉和产品认知阶段。当时并没有专业的智能家居生产厂商,只有少数公司从事美国X-10智能家居代理销售业务,产品主要销售给居住在国内的欧美用户。

  2. 开创期(2000年-2005年):国内先后成立了五十多家智能家居研发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厦门等地。智能家居的市场营销和技术培训体系逐渐完善,此阶段,国外智能家居产品基本没有进入国内市场。

  3. 徘徊期(2006年-2010年):由于上一阶段智能家居企业的野蛮成长和恶性竞争,给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包括夸大功能、忽略代理商培训、产品不稳定等。行业用户和媒体开始质疑智能家居的实际效果,市场销售增长放缓,甚至部分地区出现销售额下降的现象。2005年至2007年,约有20多家智能家居生产企业退出市场。许多存活下来的企业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如天津瑞朗、青岛爱尔豪斯、海尔、科道等,通过X10技术实现了空调远程控制,成为工业智控的厂家。

  4. 融合演变期(2011年-2020年):自2011年以来,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势头,房地产调控促进了智能家居的增长。这一时期,智能家居行业开始进入新一轮的融合演变期。未来三到五年,智能家居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协议和技术标准将开始主动互通和融合,行业并购现象也将增多。未来五到十年,智能家居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但也是最不可预测的时期,由于住宅家庭成为各行业争夺的焦点市场,智能家居作为一个平台将成为各方力量争夺的目标。尽管无法预测最终结果,但预计未来国内将诞生多家年销售额上百亿元的智能家居企业。

国内相关政策

截至2013年,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层出不穷,激发了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活跃的消费热点。中国市场规模庞大,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潜力。中国政府为了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城市的发展,在2013年8月14日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意见,大力推动宽带普及、宽带提速,促进信息消费的持续增长。这为智能家居和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摘要: - 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热点,加快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工程,支持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产品的发展,促进终端与服务一体化。支持数字家庭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推进数字家庭示范应用和产业基地建设。鼓励整机企业与芯片、器件、软件企业协作,研发各类新型信息消费电子产品。支持电信、广电运营单位和制造企业通过定制、集中采购等方式开展合作,提升智能终端产品的竞争力,夯实信息消费的产业基础。

国外发展现状

自1984年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在美国出现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相继提出了各种智能家居方案。智能家居在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1998年5月,在新加坡举办的“98亚洲家庭电器与电子消费品国际展览会”上,通过展示“未来之家”的模拟场景,推出了新加坡模式的家庭智能化系统。该系统包括三表抄送功能、安防报警功能、可视对讲功能、监控中心功能、家电控制功能、有线电视接入、电话接入、住户信息留言功能、家庭智能控制面板、智能布线箱、宽带网接入和统软件配置等功能。

根据美国专业顾问公司PARKS的统计数据,1995年,美国一个家庭安装家庭自动化设备的平均费用在7000至9000美元之间,当时使用先进家庭自动化设备的比例仅为0.33%,市场启动还需时间。预计未来五年,家庭自动化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PARKS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04年,家庭网络市场的总额可达57亿美元。国际专家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智能家居产品销售额可达24亿美元,2004年可达148亿美元。

本文来源: 图灵汇 文章作者: Al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