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汇消息显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在本周五报道了一款名为Therabot的生成式AI治疗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在应对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以及有饮食障碍风险的人群时,其效果接近于人类治疗师。
这款工具由达特茅斯大学吉塞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和心理学家共同开发。目前,AI治疗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机器人可能因错误回答导致真实伤害;二是人类治疗师特有的共同目标感和协作关系难以被软件完全复制。
达特茅斯大学的研究团队认为,生成式AI或许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创建了一个经过训练的AI模型,致力于给出基于证据的回复。最初,团队试图从网络论坛中获取通用的心理健康对话数据,后来转而采用数千小时的真实心理治疗对话记录。
迈克尔·海因茨,达特茅斯大学的研究精神病学家兼研究负责人指出,在早期阶段,AI经常给出诸如“嗯嗯”“继续”或者“你的问题源于与母亲的关系”之类的常见回应,但这并非真正所需的内容。
之后,团队依据循证实践重新构建了自己的数据集,并将其整合进模型中。然而,市场上不少AI治疗机器人仅仅是基础模型的小幅改进,主要依赖于网络对话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在处理像饮食障碍这样敏感的话题时存在隐患。
海因茨提到,当有人提到想减肥时,这些机器人通常会大力鼓励,即便对方可能已经偏瘦。相比之下,人类治疗师的做法更为谨慎。
据图灵汇了解到的情况,研究团队进行了为期8周的临床试验,共有210名参与者,他们要么患有抑郁症或广泛性焦虑症,要么处于饮食障碍的高风险状态。其中一半人使用了Therabot,按照AI提供的提示作出反应,并主动交流,平均每天发送大约10条信息。
结果显示,抑郁症状改善了51%,这是研究中最佳的成绩;焦虑症状减轻了31%;而处于饮食障碍风险中的参与者在身体形象和体重方面的担忧降低了19%。
此外,海因茨警告称,多数公司并未将循证实践,比如认知行为疗法纳入模型,也没有雇佣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监督互动过程。一旦AI网站声称提供合法的临床治疗服务,就应当接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