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长啥样?从这场讲坛看中国AI从跟跑到超越

图灵汇官网

导读: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长什么样吗?人形机器人掌握的第一项技能并不是踢足球、遛狗或者搬运重物,那到底是什么呢?

2月23日,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漕河泾会场上,举办了《具身智能:解锁未来世界的钥匙》讲坛。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理工学术院的助理教授汪伟在《服务机器人落地的新时代》的主题演讲中,回顾了日本人形机器人50年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的面貌。

讲坛外还设有机器人展示区,展示了十几款中国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展现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进步。

第一台人形机器人诞生的故事

汪伟提到,日本是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国家之一。上世纪70年代,随着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行业迅速崛起,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中有两家来自日本。汪伟所在的早稻田大学研究机构在机器人研发方面有着悠久历史,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Wabot-1就是由他们研发的。

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长啥样?

汪伟介绍了Wabot-1的诞生过程。他说,Wabot-1是世界上第一台人形机器人,1973年问世。虽然它看起来非常简陋,使用的是液压驱动,但已经具备了双手、双脚和视觉功能。技术进步有时就像一种循环,从液压到电机,再到液压,最后又回到电机。

当初为何制造人形机器人

人们常常好奇,当时为什么要制造这样的机器人。汪伟解释说,早在50年前,日本人就认为未来机器人会进入家庭,因此开始研发机器人。第一台机器人虽然只能做一些基本的操作,但后来日本人意识到需要制造能真正帮助人类的机器人。因此,1984年推出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Wabot-2,它学会了弹钢琴。

Wabot-2学会的第一项技能是弹钢琴

Wabot-2的手部使用了线驱,需要频繁调整。尽管如此,当时的硬件设备已经相当先进,比如碳素纤维被用于机器人的手部。然而,那时的云计算能力和自动化工具相对落后,使得研发人形机器人依然很困难。

多款中国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展示

在讲坛会场外,设有专门的机器人展示区,展示了十几款中国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各具特色,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就。

青龙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展示的青龙人形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全尺寸开源公版人形机器人,具备高机动行走、敏捷避障和轻量化高精度上肢作业能力。

BinoSense R200

上海爱观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BinoSense R200,拥有与真人尺寸一致的六自由度仿生眼,集成了三自由度并联式脖颈系统、六麦语音阵列系统、一自由度嘴部关节,内置高性能AI处理平台,赋予机器人“看”“听”“说”的能力。

钛虎T170A人形机器人

钛虎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展出的钛虎T170A人形机器人,使用自主研发的轻量化关节模组和灵巧仿生手搭建,身高1.7米,自重仅50公斤,单手负载达5公斤,全身44自由度,腿部关节扭矩密度高达220纳米/公斤,可以实现单腿跳跃的高难度动作。

Orca I

上海青心意创科技研发的全球首个直膝行走“全面拟人”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Orca I,当天进行了动态行走演示,具备直膝行走、爬坡、原地转圈、步态恢复和户外行走等能力,支持精准双臂操作,能够完成泡咖啡、调酒等任务。

SE01

深圳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通用人形机器人SE01,解决了机器人的自然步态难题,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精准度。

具身智能的发展前景

上海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表示,具身智能强调智能体与环境的直接互动,其核心在于提升智能体的环境适应性和执行效能。这意味着需要研发更精确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以及强化人工智能算法。此外,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也将不断扩展,渗透到工业、物流乃至日常生活中,实现技术的广泛应用。

这次讲坛放在漕河泾举行,是因为该地区拥有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吸引了众多深耕科学智能和具身智能领域的企业与开发者。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极客飞机
    下一篇

导读: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机器人产业已成为推动制造业升级、改善社会服务的重要领域。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我国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市场规模、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等方面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