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业 | 机器人老大哥,业绩压力山大?

图灵汇官网

最新动态:CES2025大会成功举办

近日,CES2025大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顺利举行。多家国内外企业展示了最新的机器人产品。在此次大会上,14台人形机器人与黄仁勋同台亮相,其中近半数来自中国。这一展示再次激发了A股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概念的兴趣。

建设工业(股票代码:002265)作为众多资本关注的企业之一,备受瞩目。该公司在2024年底首次受到市场的青睐,当时它在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示了多款轻型武器装备和民用枪械,正式进入“机器人概念”行列。

建设工业:业绩与挑战

自那以后,建设工业的股价持续上涨,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公司在1月10日公开表示,其多功能足式机器人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侦查打击、日常巡检、物资运输、灾难救援和排雷排爆等。这一消息发布后,股价迅速涨停。

从市场角度来看,建设工业被视为机器人行业的领头羊。然而,尽管在市场地位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建设工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并购扩张,增速承压

建设工业的前身是西仪股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这家公司曾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抗战时期为国家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20世纪80年代,公司开始涉足民用产品市场,如摩托车和汽车零部件。近年来,公司进一步扩展至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力求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化发展。

尽管进行了大量投资,但公司的收入增长并不显著。2005年至2021年间,公司营收从约1.98亿元增至7.84亿元,增长幅度仅为5亿元。2022年,西仪股份并购了另一家同样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控制的企业,随后更名为建设工业。这次并购使得公司收入大幅增长,增幅接近六倍。

不过,好景不长。根据2023年的年报,公司的总收入达到42.56亿元,其中特种产品和汽车零部件产品占据了主要部分。然而,由于汽车产业链内的激烈竞争,公司收入增速开始放缓,2024年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同比下降约7.44%,显示出明显的增长压力。

盈利空间有限,非经营性利润占比较大

尽管收入有所增长,但建设工业的盈利空间依然有限。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超过2亿元。然而,这些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资产处置收益和其他收益,而非主营业务。

具体来说,2022年和2023年,公司的资产处置收益和其他收益分别达到了1.56亿元和1.67亿元。这意味着净利润的68%和57%都来自于非主营业务。在扣除这些非经营性收入后,公司的经营性业务利润较低,毛利率一直徘徊在15%左右。

回款慢,借款增加

此外,建设工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120天。应收账款占公司流动资产的比例高达35%。为了缓解流动性压力,公司不得不增加短期借款。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55.93%上升到56.61%。

短期内,建设工业面临着一定的业绩压力,但市场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

本文来源: 互联网 文章作者: 在前线
    下一篇

导读: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作者 | ZeR0编辑 | 漠影智东西1月13日报道,在CES 2025主题演讲中,NVIDIA(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宣布推出了一个世界基础模型平台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