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市发布了《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年)》,标志着杭州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产业。与此同时,重庆、南京、四川天府新区等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立足各自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共同推进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图:多地布局机器人产业,人形机器人市场蓄势待发
业内专家预测,“十五五”时期,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左右。其中,工业机器人渗透率将显著提升,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52.6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也有望实现从资源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型,预计2030年产业规模将达到861亿元。
为加快提升机器人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各地纷纷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品应用推广。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已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围绕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和多能具身智能体平台“开物”加速技术突破,并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成立联合实验室,在情感智能、工业机器人、电子皮肤、电子芯片等多个前沿方向展开探索。
在政策支持方面,多地拿出“真金白银”。四川天府新区提出多项支持措施,如支持研发核心算法、支持行业大模型研发应用等,直管区内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制企业及用户企业单个项目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的补贴。重庆则鼓励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牵头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推动产业加速创新发展。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为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杭州云深处科技市场品牌经理钱晓宇介绍,公司旗下的X系列四足机器人已在电站、工厂、管廊巡检、应急救援等多种应用环境中落地,覆盖全国26个省份。他强调,中国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有助于机器人企业及时交付产品、降低成本,同时政策鼓励“机器人+”创新示范应用,使企业有机会与更多行业深度合作,加速高新技术解决方案的实际落地。
截至2023年,中国机器人全产业链企业数量已接近八万家,其中上市企业超过百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四千家。展望未来,机器人技术将与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型传感、生物仿生、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多个关键零部件性能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市场竞争或将更加激烈。
在此背景下,相关上市公司已不同程度地布局机器人产业。汇川技术表示,公司在工业机器人业务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跟进和探索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公司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相关布局处于洞察与早期研发阶段,正在开发中的零部件产品包括电机、驱动、执行器模组等。超捷股份则表示,公司已有PEEK材料材质汽车零部件供应客户,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提供了少量金属材质样品。豪森智能透露,目前已同步开始在人形机器人应用与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储备,提供人形机器人、AMR机器人应用集成解决方案,并同步布局人形机器人生产线、测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