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钛媒体APP独家获悉,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MagicLab正在研发第三代人形机器人产品,主要关注实际应用场景。目前,这款机器人正在一家家电工厂内进行流水线作业测试。此外,MagicLab还计划在机器人大模型领域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大模型是潜在的合作对象之一。
MagicLab的运营主体是魔法原子机器人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12月,由追一控股全资控股。
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大脑、小脑和本体三部分。其中,“大脑”代表机器人的理解能力,即它对人类指令的理解和环境感知。“小脑”则指机器人的精细运动控制能力;而“本体”则是构成人形机器人原型的各种部件,如关节、四肢和头部。
据了解,在工业环境中,MagicLab旗下的人形机器人产品MagicBot能够完成工业质检、装配、搬运和上下料等工作。而在商业服务领域,MagicBot已经入驻部分线下零售店,帮助门店提高售前引导、售中导购讲解和售后服务的专业水平。
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功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AI大模型的持续优化,这也是MagicLab与字节跳动洽谈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豆包模型家族已经涵盖了文本、语音、图片、音乐和视频等13种AIGC模型,并进入了规模化应用阶段。
据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披露,截至9月,豆包语言模型的日均token使用量已超过1.3万亿,相比5月首次发布时增长了十倍。同时,多模态数据处理量也达到了每天5000万张图片和85万小时语音。
传统的人形机器人训练算法往往依赖于编写复杂的数学公式来设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但这种方式存在局限性,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需要重新设计公式。相比之下,通过AI模型和强化学习算法,可以实现更高的训练效率和更好的适应性。
随着AI大模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家开始关注人形机器人行业。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统计,2024年前10个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发生了69起融资事件,总融资金额超过110亿元人民币。这些融资大多集中在人形机器人本体领域,其他资金则投入到了通用具身大模型、关节模块和传感器等领域。
钛媒体APP独家了解到,MagicLab即将启动新一轮融资,旨在推动第三代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